【专访】武术冠军孙培原:亚运首金的背后,又一个0.03创造传奇
孙培原,1989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国际级运动健将,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首金获得者,武术项目名副其实的“大满贯”得主。
他6岁习武,至今已有23年,期间曾获得山东省运动会三项冠军(长拳、刀术和棍术)、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全能冠军、连续8年全国冠军、1次全运会冠军、2次亚运会冠军、3次世界冠军。
他的训练状态有什么特点?
2013年就想过退役的他,为何又坚持到现在?
亚运会首金背后还有什么曲折的故事?
这些疑问,本文给您答案。
父亲的愿望
6岁时,孙培原被父亲送进淄博市周村区体校,跟随王永亮教练学习武术。
那时,他并不知道武术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武术,只知道这是父亲的心愿。父亲酷爱武术,但因为家庭条件未能如愿。于是,他将希望倾注到孩子身上,抱着“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成才的决心。
孙培原
虽然父亲望子成龙的愿望很强烈,但孙培原当时还小,没有恒心,很快他就受不了苦偷偷跑回了家。父亲并没有因此动摇决心,而是告诫他: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几天后,父亲把他送回了体校,并为孩子的不懂事向教练和学校道歉。或许是觉着让父亲伤面子,也可能是觉着逃跑无望,他渐渐地沉下心去习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训练,也慢慢地从不懂到了解、从排斥到接受,进而喜欢上这项运动。
崭露头角
由于身体条件好、悟性高、能吃苦,2000年他被选入淄博市武术院,三年后又被选入山东省队。
2006年10月,山东省第二十一届运动会在烟台举办。在山东这个武术大省,17岁的他一连获得长拳、刀术和棍术三项冠军,堪称初出茅庐第一功。
而成绩背后是刻苦、忘我的训练。对于训练,他有个很无奈的特点:在他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的时候,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分散他的精力,连家人都怕影响他。
场下训练这么专注,上了赛场更是如此。他说:“赛场就是运动员最神圣的舞台。走上赛场后,因为精神高度集中,四周的人和声音都不存在了,甚至就连坐在对面的裁判都看不到了。”刨除杂念、全神贯注地打好自己的比赛,是他的训练特点,也是他日后多年大赛的经验。
2009年全运会,孙培原在男子刀术比赛中
2009年10月,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在滨州奥体公园体育馆举行。头一次参加全国最大型比赛,他便获得了长拳和刀棍两枚铜牌,这坚定了他的信心。
他相信,四年后的全运会正值当打之年。那枚金牌,他志在必得!
第十二届全运会
随后的几年,孙培原的状态非常好,一直是长拳、刀术、棍术的热门人选。2011年9月,第十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刀术冠军;2012年9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长拳、刀术、棍术全能冠军;2013年5月,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套路长拳、刀术、棍术全能预赛冠军······
他一点点地接近自己的梦想。
2013年,全运会。作为预赛第一、上届全运会季军,他将这几年的荣誉、汗水和信心,化作赛场上近乎完美的表现。然而,上天似乎与他开玩笑一样,长拳、刀术、棍术三套动作完成后,他以0.01分之差与金牌擦肩而过。
2013年全运会,孙培原(左)遗憾摘银
之前有多希望,现在就有多失望。
四年的时间,他只是把铜牌变成了银牌。对于这个结果,他无限遗憾。“因为预赛是第一,决赛抱的希望又挺大······稍微有点儿遗憾。”虽然嘴上只是说“稍微有点儿遗憾”,但泪水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他不得不仰起头盛住那快要溢出的英雄泪。
四年,付出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汗水、疲劳、伤痛、希望和梦想,当梦碎那一刻,所有的委屈和愤懑都只能化作泪水夺眶而出。
“挺在意这个比赛,在家想的困难太少了,想得太好了,来了稍微有点儿控制不住。”他还在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本以为应该是你的东西,最后却没有得到。
当媒体问到是否会继续坚持时,他长叹了一口气,再也忍不住泪水,带着哭腔哽咽着:“可能不会了······我感觉有点儿坚持不住了······”
不是不爱了,而是太累了,我们希望他只是想停下来歇一歇。
他会退役吗?
赛后,父亲接受采访时说:“我是恨不得再叫他训练。老师们和教练们都付出了,他还能半途而废吗?我还得叫他继续再训练。”
也许父亲的话有些“残忍”,也许父亲知道孩子“只是累了”。但最终的结果是,孙培原又振作起来,24岁再出发,哪怕过了运动员最好的年龄。
为此,他专门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表达自己从头开始的决心。
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刀术、棍术全能比赛,他发挥稳定,整套动作滴水不漏,以19.54分无可争议地夺得金牌。
同样四年一届的亚运会,对于无缘参加奥运会的武术运动员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舞台。而金牌,无疑是他们的梦想。孙培原获得这枚亚运会金牌,无论是荣誉高度,还是后续的福利待遇,他都可以心安理得地退役了。
但是,他仍然没有。
“一根筋”的他誓要实现那枚全运会金牌的梦!
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之前,他又接连在第十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首届武术套路世界杯获得冠军,随着年龄增大,他付出的努力越来越多。
2017年全运会,孙培原与主管教练冯静坤(左)
2017年8月,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举行。上午的长拳比赛,他身着紫衣,上绣祥云,步下生风,英姿飒爽。比赛中,他把踢腿勾手架掌、垫步挑掌、弓步劈拳等指定动作做到极致,并且几个难度动作也发挥稳定,最终得到9.710的高分,江苏选手吴照华以9.696分紧随其后。
下午刀术比赛,他上场、提膝挂刀、转身上步左右抡劈、腾空摆莲720度加跌竖叉,动作行云流水、舒展大方,引得观众阵阵喝彩,再次夺得9.710分。吴照华也得到了和上午相同的9.696分。这既是一种巧合,也是高水平选手稳定发挥的体现。
晚上棍术比赛,他承受着空前的压力,虽然前两套动作占有优势,但现在一次小小的失误就可以将之前的努力化为乌有。他屏息凝神,持棍上步,动作迅捷,打点精准,一套棍法耍得虎虎生风,最后又一个9.710分!
孙培原将这枚金牌稳稳地拿下,一扫上届全运会饮恨的阴霾,同时也实现了自己武术项目的大满贯!
孙培原与主教练魏新换(右)
首金背后的曲折
大满贯意味着全国冠军、全运会冠军、亚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全都拿完了。
可谓功成名就,似乎可以退役了。但他仍然没有。
问及为什么还要坚持时,他说:“对武术项目的坚持,为国争光的信念。国家培养一名运动员很不容易。”这时的他,考虑的已不再是个人得失,而是将人生与武术、国家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为了备战2018年亚运会,队伍拉到了张家口高原地带训练,封闭模式和军事化管理让运动员更加心无旁骛。孙培原的脚伤还没有痊愈,一练就肿。为了尽快恢复,他把脚伸进冰桶里,冰到几乎麻木。虽然一直被脚伤困扰,但他一直在坚持,在保证伤病不加重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上最大强度的训练。
最不喜欢打肌贴的他,脚踝、腰部、颈部都打满了,“把我前23年(习武23年)的肌贴都打了。”
备战期间打肌贴
面对亚运会续写中国辉煌和争夺首金的巨大压力,他坦言“几度失眠”。而他缓解压力的方式,是多看看自己将满周岁的儿子的视频和照片。
8月,雅加达亚运会,他以国家武术套路队队长的身份出征。
当时,共有17名选手参加长拳决赛,有力的竞争者包括上届亚运会卫冕冠军李夏星(LEE Hasung,又译李河星)、印尼名将马尔维罗。
第三个出场的日本选手坂本,发挥出色,拿下9.64的高分。刚开始就出现这么高的分数,奠定了这次比赛注定很难“善终”的紧张基调。
孙培原第五个出场,他动作飘逸、脚步轻盈,一个非常漂亮的360度外旋踢竖叉落地,落地时有些许晃动,但他的手并没有触及地面,这也是整套动作唯一的扣分点。最终裁判给出了9.75的高分。
2018年8月,孙培原参加亚运会长拳比赛
第七个出场的是中国台北选手蔡泽民拿到9.70分。
卫冕冠军李夏星第十一个出场,刚出场一个腾空转体就出现手碰地,最后只拿到9.31分,直接被甩出金牌争夺战。
马尔维罗在倒数第二个出场,同样发挥出色,拿到了9.72分,仅仅比孙培原低了0.03分。
孙培原惊险夺冠!他完成了使命,延续了传奇。那一刻,他如释重负。
马尔维罗(左)、孙培原(中)、蔡泽民(右)
巧合的是,赛场上又一个0.03。
十二年前,刘翔以0.03秒的优势获得冠军并打破12秒91的世界纪录。他用0.03告诉世界,十重栏杆不再是黄种人的障碍。
十二年后,孙培原用0.03分的优势拿到金牌,继续讲述着中国连续五届亚运会摘得首金的神话。
0.03能决定什么?
它能决定你是否获得冠军,是否打破记录,是否延续传奇。而0.03的背后,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
意义比成绩更重要!
颁奖嘉宾:赵文卓
尾声
文章写到这里,我的脑海中依然浮现着孙培原在2013年全运会落泪的场景。
赛场上向来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人人都希望成为胜利者,而真正能打动我们的还是那些带给我们感伤的失意人,毕竟一滴眼泪比一抹微笑更值得我们回忆。能积极参与,勇于拼搏,不失风骨地参与比赛,都是英雄。能在失意时吸取教训,找出方法,在心中点一盏希望的灯火,都是强者。
祝贺孙培原,祝福赛场上每一位逐梦的健儿!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