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和战争服饰如何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服饰?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18-03-28

“商周战国时期的甲胄”


战国是个诸侯争霸、群雄割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我国古代的各种思想学说、科学文化都得到很大发展,军事装备的制造技术进步也很快。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古代军事战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


除皮甲之外,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和“铁甲”。 练甲出现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绔,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胡服骑射”之“胡服”首先是为便“骑射”,也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活动,这就强化了服饰的实用功能。同时,因其打破了服饰的民族界限,弱化了身份界限,使君臣、官民服饰的差别大大减小,自然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


战国胡服变化使“习胡服,求便利”成了我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汉族居民不断吸取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来丰富自己的服饰文化。赵武灵王虽并没有强制百姓改穿胡服,只在官吏、军队中强制推行,但上行下效,自古皆然,加上胡服的便利性,赵国百姓纷纷效仿。貂服、胡服之冠、爪牙帽子、带钩等胡人风格的服饰开始在赵国百姓中流行。汉代穿开裆的裤子,外罩以裳或深衣显然来源于胡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胡服成为社会上司空见惯的装束。一般平民百姓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最为强烈,他们将胡服中窄袖紧身、圆领、开衩等因素吸收到原有的服饰中来,武术服饰也进一步成为人们的生活服饰。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