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其实有109位好汉,作者施耐庵是背后隐藏的高手!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
偷师经历
他13岁那年,被父亲送到浒墅关私塾读书,以便日后能“光宗耀祖”。私熟先生是一个武举出身的老人,壮年时因打抱不平,误伤他人,才隐姓埋名,到此地教书。先生的所作所为,对生性耿直、不恭世俗,不媚权贵的施耐庵影响很大。
一天早晨,施耐庵起床后洗漱完毕,便一边背诵诗书,一边朝着后花园走来。当他迈入园门时,忽听风声大作,却不见树枝摆动,心里纳闷,便寻着响声走去。转过假山一看,原来是先生在练功。但见,他一会儿手挥钢鞭,风声“呼呼”;一会儿舞动双刀,银光闪闪。练完器械后,先生又运气于掌,向一块大石头劈去,只听“咔嚓”一声,掌到石碎。施耐庵被先生的武技惊得目瞪口呆。
先生练完功,问他为何痴立在这里,施耐庵情知难瞒,便说:“学生看先生练功入了迷。” 继而请求先生收他为徒,教他武功。先生摇了摇头,说道:“你远道而来是为了多求学问,还是多读诗经才是。”
施耐庵知道先生不愿教他,但并不灰心,天天早起偷看先生练功,晚上摹仿着练。手打肿了不怕苦;身抽红了不怕痛。坚持习练三年后,年轻的施耐庵确也练出了点名堂。
路见不平一声吼
这年清明,施耐庵与学友同去郊外踏青。路上,突闻呼救之声。等他们寻声赶去时,原来是一个恶少在强抢民女,许多劝阻的人都被恶少打伤了。施耐庵见此情景,怒火中烧,一个箭步冲上去,手指恶少喝道:“快放了她!”那恶少见来者是个书生,哼了一声丝毫不放在眼里,举起路边的一块石碑,朝施耐庵砸来。施耐庵不慌不忙,闪身一躲,同时挥掌朝石碑击去,只听“咣当”一声,石碑裂成两半。恶少大吃一惊,暗叫“好厉害的铁砂掌”,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只好抱头鼠窜。
郊游归来,学友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先生。先生把施耐庵叫到跟前,称赞道:“我因几个无德的徒弟而冷了心,本不想再收徒。今见你品德高尚,见义勇为,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 从此以后,先生将拳术和刀、枪、剑、棍、钩、钺、铜、钯等套路,精心传授于他。施耐庵亦刻苦习练。
艺无止境,终成传世《水浒传》
转眼几年间,先生看到施耐庵文才出众,武功不俗,便对他说:“现在你文武已成,可以离我而去了。” 施耐庵临行之时,先生特地送他一幅墨迹,上书“艺无止境”四个醒目的大字。
施耐庵时刻铭记先生的格言。为了集百家之长,先后到河南、山西、山东等地游历。在长期的游历生涯中,他一方面注重搜集民间大量的文学素材;另一方面又四处拜师学武。所有这一切,都为他写《水游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水浒传》之所以成为传世名著,不但因为它情节生动、文字简炼,打斗场面更是栩栩如生,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