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遵守,要么请走!旧时的武林门规,如今还有吗?

作者:张杰 | 浏览: | 时间:2018-12-19

1953年,24岁的滕浩林开始师从刘世魁习练八卦掌。


第一次上课,刘世魁开宗明义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练八卦掌不是为了打人,而是以健神强身为主。第二,不许道听途说,逞强好胜,打架斗殴,为非作歹。要讲武德,既要修身,更要修心。第三,集中精力,专心练功,心无旁骛,慎独其身。第四,要用“心”练,举一反三,重在一个“悟”字。此乃“不练之练”,一旦开窍则“欲罢而不能”。


这四点要求,概括了习练八卦掌的目的、途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强调了内外双修的目的以及道德修养的核心作用,二是突出了“悟”字当先,举一反三的方法论。此即孔夫子所提倡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思”结合的方法论。其恒久性和先进性是显而易见的。


这不仅仅是对滕浩林个人的要求,也代表着“桩功八卦掌”的统一的门规,是对每一个后辈弟子的规范和要求。神健、身强、心纯、用心专一、学习主动是培养子弟的目的和标准,也是保证弟子成才的途径和方法。它是三代和四代的老前辈,根据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武者的新定位新使命的理解而制定的。它承前启后,中合人心,实事求是、科学可行。


既然是“门规”,就不仅仅是对一人一事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对门内所有人、包括师生长幼的全面的终生的要求和圭臬。“门规”面前,人人平等,概莫能外。有一例可见其严肃不苟。


李彦勤、郭子林、徐明德在北桥湾同一条街上做买卖谋生。李彦勤的饭馆“北三义”在北,郭子林的猪肉铺“玉升楼”在南。郭子林是东家兼掌柜,徐明德是伙计,二人是雇主和雇工的关系。郭、徐二人,外加张国祥,开始都在李彦勤手下练功,后由李彦勤陆续引荐给刘斌入门的。


顺序是张、徐、郭。郭子林觉得自己是东家,徐明德是他的伙计,总以师兄自居,二人为此屡生龃齬。有一天言语不合,动起手来,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动起了家伙。二人都人高马大,有功夫,谁也无能为力。小伙计跑去请李彦勤。李彦勤闻讯赶来,一个箭步来到二人中间,一招“金鸡抖翎”,两个大汉被震得连退数步,跌坐在地。随即,三人来到刘斌家里理论。刘斌听了事情的经过,黑沉了脸,只说了一句:“东家伙计是你肉铺里的规矩。在我的门里,先入师门者为长。明德先入的师门,是师兄。你是师弟。你服气,守我的规矩,就跟着我练。不服,俩‘山’字摞一块儿,请出!”郭子林心服口服,当场认错,口称“师兄”,事情圆满化解。


刘斌接着说道:“你们要记住,我们习武,不全在于一招一式。招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强身健体,培德问道。身以载德,德以载道。'天地之大德曰生',身体不够强健,已属大德有亏,又何以求道问道?单单身体强健,不修其德,同样不足以求道得道。何为道?大道无形,囊括宇宙天下之至理。其小者,则体现在寻常百姓之家的日常生活里。从柴米油盐,到接人待物,都需循德尊道。你们都是买卖人,仔细想一想,如若无德无道,你如何做到生意兴隆,居家和睦,邻里相亲相敬?所以,道和德,说起来似乎很玄奥,其实远在天边,近在自身。踏踏实实地练功,认认真真地做事,清清白白地作人。律己严,待人宽。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平时学做好人,危难时急公好义,国家有难则尽忠报国。居功不傲,遇挫不馁,喜怒不形于色。这些都是有德有道之人的风范。”


这一番话,高屋建瓴,说明了八卦门“门规”的严肃性、普适性;更说明了它是为八卦门内外兼修、德武兼备的本质追求服务的。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桩功八卦掌的门规,既严肃严格,又合情合理,且长幼尊卑一视同仁,一丝不苟。它凝聚着南城八卦人对历史和时代的深思熟虑,对武术和习武者的重新审视和定位,体现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敏锐的历史眼光和务实求是的精神。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