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武艺”竟源于戏文?

作者:邓在虹 | 浏览: | 时间:2019-01-02

隋唐也是古代兵器发展的繁荣期。这个时期,兵器形制多种多样,有刀、剑、枪、棍、矛等。从两晋南北朝时期,刀已成为军营中最基本的武器装备。到了唐代,刀出现了四种形制:仪刀即仪仗用刀;障刀即御敌之刀;横刀即佩刀;陌刀为长刀,即“古之斩马剑”。


中国古代的剑形基本定型于唐代,而且出现了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在军队中,剑逐渐被刀取代,朝着个体强身健体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剑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发展出了具有表演功能的剑舞。


唐代的枪技较之前代也有很大进步,发展出了“避枪”、“夺枪”等技能。并出现了很多善使枪的人,如秦琼、尉迟恭等人。


五代时会使铁枪的人也很多。隋唐五代还有其他的兵器出现,如锤、鞭等,可谓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宋代延承了唐代的武术表演之风,“相扑”表演仍十分流行。在宋代宫廷生活中,只要有重大的节日或宴会,就会有相扑表演。


武术发展到宋代,已经十分繁荣,尤其是“套子”的形成,更促进了武术朝规模化发展,形成了许多武术团体。虽然统治者不断进行镇压,但是这种武术团体还是层出不穷。《水浒传》中描写的“梁山好汉”就是对当时情况的一种反映。


宋明时期武术已趋成熟,其中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产生了以拳术为主体、配以十八般武器的训练体系,十八般武艺和十八种兵器实际是相近而不同的两个概念。最早出现十八般武艺之说是宋代南戏《张协状元》戏文中,是泛指各种武艺俱精通的意思。


后来在文学作品中都有各不相同的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这个时期的兵器已不止十八种之多。一般说法是九长九短,也有一种说法为“武艺十八般,兵器三十六”。即使三十六之数,也只能说是中国武艺的概貌,如蛾眉刺、鸳鸯钺、阴阳锐等尚不在内。


(节选自探秘武术源流)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