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武术表演源自何时?据说与一位皇帝有关
果不其然,春晚又有咱们精彩的国粹武术套路表演,武术套路是怎么来的?据说跟一位皇帝有关。
且听我详细道来!
武术套路的雏形
古籍中有载,舜禹时期,三苗族反叛,舜帝三次败之,不服。大禹带领军队,执巨斧与盾,演以“干戚舞”给三苗观看,此武舞表现出军队的武功高超,威武雄壮,气势磅礴,三苗看后既害怕又感动,最后自愿降服。
由此看来,“干戚舞”是一种适应了战争的需要,而又将战场上的攻击、防守的搏击打斗动作,通过编习演练,以“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群体组合,于是萌生了“武舞”(也叫“战舞”)。
另一方面,原始的宗教和图腾崇拜也是凭借“武舞”来体现,他们幻想通过这种“舞”模仿刺击打斗动作,可以产生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用以打败对手或敌人。
由此可见,从功用来说,“武舞”具有了一定的目的,一定的意识;从形式上来说,“武舞”具有了一定的组织安排,一定的运动技巧和方法。它把战场上搏击打斗的单个动作经过编排,加以演练,形成了具有一定风格的运动形式——“武舞”。构成了武术套路的雏形。
“宣武舞”奠定了武术套路的基础
到了秦汉时期,人们的生活相对稳定了,使得许多体育活动逐渐向规范化发展,史料中有载,在汉代四川阆中有一种舞,演时,舞者手执兵器,模拟在战斗中的搏击打斗情景,刘邦观后非常高兴,非常喜欢,以至后来登基当了皇帝,就用这种舞代替了古代的“武舞”。此武舞称为“巴渝舞”,至晋代又改称为“宣武舞”。
中国武术套路产生的思想基础——对“道”的追求
中国哲学家们认为“中国古代的最高范畴就是对‘道’的追求;中国哲学的目标在于‘闻道’”;而中国哲学之所谓“道是包括真与善的,志在‘闻道’即以求真求善为目的”。
中国武术套路产生的伦理道德的基础——崇礼
在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影响下,武术的气、韵、意、神等概念与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达成共识,基本一致。武术套路的意向既体现出其所具有特色的含蓄、深邃的内在美,又展示出其姿势与动作的多变、流畅的外在美。在传统的审美意识影响下,中国武术套路形成了手、眼、身法、步法、形体的规范,精、气、神内在的专注,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身致动”,由内至外,终达“内外兼修,神形具备”,铸成了兼备风格和特色的一种运动模式——中国武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