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与少林寺的渊源:背后竟还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作者:徐长青 | 浏览: | 时间:2019-08-01

唐代女皇武则天与佛教颇有些因缘。


她的父亲武士彟(公元577~635年)因反隋有功,被封为应国公,其原配夫人相氏去世早,经皇帝李渊介绍,娶杨氏为继,杨氏生三女,武则天为老二。杨氏笃信佛教,她们母亲随武士彟在利州,杨氏诵经礼佛对武则天影响很大,她从小还在那里学瑜伽功。


武士彟公元635年去世后,原配相氏的两个儿子欺凌杨氏母女,武则天受尽歧视。她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两年后又被唐高宗召入宫中得宠。她在宫中大展才能,至永徽六年(655年)就被册封为皇后,能直接参与朝政。


公元670年,91岁的母亲杨氏去世,她非常悲痛,舍自己原来的住宅为太原寺,第一个进寺讲经的就是名僧法藏。


武则天的地位随唐高宗一步步上升,公元674年,唐高宗被尊为“天皇”,武则天也当然成了“天后”。唐高宗崇信道教,当时著名道士潘师正(公元586~684年)在嵩山逍遥谷修炼。永隆六年(公元680年),唐高宗带着天后武则天和太子,专程到逍遥谷拜见潘师正,之后到少林寺,武则天却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她在少林寺想到了父母,当即提出要为父母在少林寺建两座塔。


当时少林寺应该是很有名气了,跋陀、慧光以及慧光的地论学派正领全国之风光,神灵护佑之传说在寺里很盛传,又有唐太宗的敕封,这应该都是武则天选择在少林寺建塔的原因。其他的原因包括,武则天崇信佛教,又十分孝敬、思念父母。她又贵为天后,为父母造双塔,希望得到佛门的佑护。


武则天提出来,少林寺当然照办。但在立碑过程中,可能进度慢了,武则天有一次路过这里,看到塔还没建成,有些着急,回去后就派武三思拿着她亲笔写的一封十分谦虚的信,带着黄金和绢丝到少林寺。


信件的大意是说:“大暑虽然过去了,但天气仍然很热,山林里很清凉寂静,佛寺也很清虚,弟子前几日随凤驾路过,看到我为母亲所造的‘净业熏修’之所还没完成,万感交集,弟子只希望给我一点保佑,每到秋天,怀念父母之情更加深重,有切骨之哀,现在我希望完成过去的许愿,让佛寺更加庄严,所以派武三思带着黄金和丝绢等礼品,前往礼拜少林寺的大师,希望你们能理解我的心情,加快建设进度,完成这一功德”这说明武则天在佛寺面前非常谦恭。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正月,武则天又随唐高宗去已经建成的隆唐观拜见潘师正,回来又到少林寺,看到塔已建成,很感慨地写了《从驾幸少林寺》一诗。后来,她又写了一篇《发愿文》,以表达对佛的感激和忠诚。


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掌握一切大权,终于在公元685年借着“天授”的名义,堂堂正正地做了大周皇帝。之后,她一改李世民对佛道二教的排列,提出“爰开革命之阶,方启惟新之运……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


后来,为了缓和二教矛盾,又提出“僧道并重”,说“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是一宗”,要求僧与道士互相尊重、互不强求对方、互不排斥、和平共处。“僧入观不拜天尊,道士入寺不瞻仰佛像。”如果有僧人或道士敢于诽谤诋毁对方,“先决杖,即令还俗”。


武则天到嵩山的次数比历届皇帝都多,对少林寺的关心也是如此。慈恩双塔建成不久,垂拱年间的一年冬天,塔旁生出冬笋,寺僧挖出来进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很是高兴,马上赐书少林寺。她认为这是父母在这里得了法,显了灵,也是少林寺的老师们多年修行的结果。站在皇宫,远望少林,更加思念双亲。后来,她又专门把少林寺的佛像请到宫中供奉一段时间,后又还于少林寺。


武则天为父母所造之塔,现在何处,有人认为没有了。现在少林寺内西侧塔院有塔两座,一为方形双层砖塔,一为十级密檐式砖塔,与西安小雁塔极似,双层砖塔塔铭说是宋代少林寺寺主广庆为安置唐“会昌灭佛”后存下来的释迦佛所建;密檐塔内有弥勒佛一尊,被称为弥勒塔,铭文说宋元祐间广庆建。但当代佛教考古学家温玉成先生认为,这两座均为唐代,就是武则天为纪念父母所建之塔,可能经宋代改造而已。


转载自《少林历史与文化》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