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棍:一棍在手,攻防全有!
八极门的棍术有两套,一是“行者棒”,二是“把棍头”。行者棒是单练套路,把棍头是对练套路。行者棒来回五趟,把棍头前后三番,有3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前两番短,以基本动作为主;第三番长,内容比较丰富。
八极棍术的渊源,根据八极门内的谚语:“康大力的棍,吴钟的枪,短打擒拿数李章,刘三闪的八极天下扬。”那么说来八极棍术应该源自康大力。
但吴钟是一位武学大家,他和康大力、李章、刘三闪3位武林高人结交换艺以后,将四家技艺综合升华,对拳、械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正因为如此,吴钟才被公认为是八极门的开山鼻祖。
八极棍术讲究的是8个字:碰、砸、劐、挑、滚、翻、挤、塞。《罗疃谱》记载:粘、捻、挤、靠、攫、挑、掤、闸。大同小异,比如滚翻即是粘捻,挤塞如同挤靠。其他大约是方言口语和白字的原因而略有出入。“把棍头”的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兼枪带棒。八极棍术不像其他门派抡起来呼呼生风,不论是行者棒、把棍头,还是八极枪,其中横抡都只有一势,虽然不排除用横抡之法,但绝不以横扫为主。余者都是或螺旋而入,或直出直入,或上挑下砸,所谓里占外拿,棍走立圆。
这样的招法比横抡路线近,从而速度快。彼棍迎面而来,防而不及,哪有时间将棒抡起!那怎么对付对方的横扫呢?首先是近身,一旦靠近,抡棍基本就不起作用了,何况还有抱棍、戳棍等防守方法。
进身以后兼用枪术,以“点”进攻,距离短,速度快,面积小,压强大,防范也就有难度了。程宗猷在《少林棍术阐宗》中写道:“谚云:打人千下,不如一劄”,“不能受劄者:咽喉、鼻、心、胁、腹、唬口、膝赚;不能受打劈者:太阳、脑、头、耳、手指。究其用,劄打其手者,使难持棍;劄打其膝赚者,使难出入;劄其心胁者,使难遮拦,大抵上下易遮,而心手难架也。”
其二,贴身挨靠。八极拳讲的是挨傍挤靠、粘连黏随,八极棍术也不例外。对棍时,两人的棍多是黏着走,见缝插针,挤步逼近,马步吃人。
因为是粘黏着走,不像一般的对棍,光听“叮当”响。八极对棍即便响,也因为是插花滚翻的招法,出声也和其他的对棍声音不一样。当然,虽说此棍是走粘连黏随,但也不时断开,攻其不备。
其三,攻防一体。拳谚说“打人毕露空”。所以八极拳对练,一只手进攻的同时另一只手防守。八极棍术理念相同,进攻方进攻时要防好自己的漏洞,防守方守护时见对方破绽同时进攻。单纯防御,总是被动,积极的进攻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其四,不丢不顶,后发先至。八极劲包含了太极拳的听劲。两人的棍一搭上,就要坚守中道。“丢”了敌方就进来了,而“过”了犹如不及。听劲就是彼不动我不动,彼一动我先动。双手将棍抱定,即是用一根棍护住了全身。
八极先辈在教练棍术时曾说过:“不要把棍简单地看成就是一根棍,要把这根棍看成是一堵墙。”就是说,棍虽是一条线,但在接触点这里形成了一个把两人隔开的平面,而且是一个随时能变化方向和角二广度的平面。
转载自《刀光剑影》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