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名师“活猴”!他的功夫有多神奇?

作者:毕述俊 | 浏览: | 时间:2019-11-15

游德元(1908~1982),擅长猴拳,人称“活猴”。他还有个外号叫“红鼻子”,这是因为他鼻尖红红而得名的。


我父亲同游德元是老朋友。抗日战争胜利第二年,我家从江镇、他从湘西回到安庆,一天,两人邂逅相逢,父亲诚邀他到我家做客,他兴高采烈地在院子里打拳舞棍。那年,我十二岁,不懂武术,但见他手往脸上一抹,嘴便撮起来,眨动着圆溜溜的眼睛东张西望,举起的右臂弯肘、曲腕、刁手置于耳旁,左臂曲肘刁手停在胯间,蹲身溜臀,脚跟提起,用灵活的脚尖步在院内往复走动,不断地前后空翻和侧空翻。父亲舞棍,我从未见他撑棍倒立,而“活猴”却让我惊讶的是他右手离棍俯掌置于眼上做“手搭凉棚”状。父亲告诉我,他打的是猴拳,单手撑棍倒立是他拿手绝活。

1949年安庆大水,我家从成为泽国的古牌楼搬到了地势稍高的德宽路,没过几年,“活猴”也把家搬到了这里,住在我家斜对面的院落里。那时我多住机关少在家,同他很少见面,直到1968年我因工作变动不住机关而在德宽路同父母住了十年,才有机会同他频繁接触。德宽路邻近安庆五中,我经常早晨到五中操场练拳,他也常在这里课徒习拳,南拳北腿,刀枪剑棍,独练对打,功技功法,门门都教,但是,最使我倾倒的是他擅长的猴拳和棍术,为此,曾请他反复演练,同他深入探讨,发现他练的属南拳拳系中象形拳的猴拳,眼法、手法、步法同长拳类都有所不同,棍法也有其独特之处。

猴拳


一、眼法特殊。“活猴”练拳张望左右时,只转动脑袋,不转动眼珠。这与长拳类不同,例如太极拳左顾右盼都用眼神,头不能动。我问他缘何如此?他说猴子的眼睛是圆溜溜的,眨眼时,眼皮动,眉毛不动。猴子东张西望,从不斜视,都用正眼去看,故要转动脑袋。但头动身随,眼睛看到哪里,整个身子就转到哪里。所以,看似头动,实则身动,一动全动,劲才完整。眨眼皮不动眉毛,是因为眉毛一动眼就闭了。猴子是不闭眼睛的。打拳时眉飞色舞乃拳家大忌,闭眼睛更不符合实战要求。
二、手法别样。游德元根据猴子喜抓打、善勾挂、敏捷、多变的特点,揣摩出一套别开生面的猴拳手法。他将抓、勾、掌、拳互变使用,组合连击,在连击中变型,在机变时组合,弹性发力,刻不容缓,使对手猝不及防。一天,我问他抹脸动作有何实战意义?他说:抹脸叫分水手,一只手为单分水,两只手为双分水,是模仿猴子出水时的动作设计的。在实战中,倘若对方右手朝我面门击来,我用右手从上而下将其抓住,弹抖右臂,顺势甩出。如对方屈臂进身,我在抓实其右腕的同时,左手横切其右肘关节,双手合力,将其制服。如果对方在我未抓实之前缩臂撤步,我即变抓为勾,用勾背、勾顶、勾面连击其鼻子或下颏。此举不成,变勾为掌或拳,步法跟上,掌拳击其胸口,膝盖撞其裆部。对方吞身后撤,则弹腿击其下腹。这样,动作连环,上打下应,不击则已,击则必中。

三、步法独到。“活猴”走步时歪歪倒倒,前掌着地,步小轻灵,这同长拳类步法截然不同。他说打猴拳就得模仿猴子走路,否则,就不是猴拳。歪歪倒倒走步,看似歪的,其实是两腿轮番用力,一实一虚,左歪则左实,身体中线偏左,右腿全虚;右倒则右实,身体中线偏右,左腿全虚。所以,看似歪歪倒倒,实则歪中有正,倒而不倒。而这种大实大虚的步法,又为其前掌着地的行步,轻灵快速的跳跃,奠定了坚实基础。游德元一米七几的个头,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可是打起拳来,始终屈膝蹲身,直腰敛臀,腿法屈伸自如,踹、点、蹬、弹,藏于其中;灵活的小跳步,使其快速多变的刁、拿、锁、扣、抓、勾的手法,说到即到,尽显风流。无怪乎当年同道送了他一个“活猴”绰号,我看他晚年打起拳来仍像一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灵猴。


游德元大实大虚、轻灵快速的步法是苦练出来的。抗日战争前,他给几家报馆送报,四面八方,以车代步,天天如此,风雨无阻。他为了锻炼下肢功夫,曾结合工作特点,用锡制成瓦片绑在腿上,重量由几两到几斤,从下床到上床,走路打拳都不解下。两腿越绑越重,酸胀麻痛难以名状,尤其是在踮起前掌用小跳步走过一程下来,即使数九寒天,也是汗流浃背,坐下就不想起来。功夫不负苦心人。几年过后,解下锡瓦,走路“日行两百”,打拳轻灵沉稳,腾空翻,就地滚,旋风腿,二起脚,高高纵起,轻轻落下。我在五中练拳时,曾带儿子练剪背双脚跳,十公分一级的台阶,我一次只能蹦上六七级,那时我才过三望四,正值盛年,而已近耳顺之年的他一次却能蹦上八九级,有时甚至十级。遥想当年,其苦练锡瓦的下肢功力,确非常人可及。

四、棍法神奇。猴棍是他拿手的器械,直到晚年仍苦练出神入化的棍法。其棍法名称,主要是参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编的。例如,“天门望海”,用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站在南天门上俯视东海的故事。1946年,在我家演练的就是这个棍法。我问他有什么实战意义?他说武松打比他身高的金刚大汉蒋门神,先是用“玉环步”跳起来,再使“鸳鸯脚”夹击他的头部,使其倒地认输的。在实战中,倘若遇到身高马大的强劲对手,来个“天门望海”,瞬间完成双脚蹬踹磕碰其头部动作,不难获胜。


“活猴”棍法中另一个绝活叫“引魔出洞”,用的是孙悟空抡金箍棒捅开积雷山摩云洞引出牛魔王的故事。这在有些棍法套路中将其名为“引蛇出洞”,或“毒蛇出洞”,但都是用棍头厾击对方。不过,同为一个“厾”字,功力不同,效果不大一样。他的门生方先潮,练过一段时间“引魔出洞”,自我感觉良好。


一天,请学友从多角度向他抛砖块,他举棍像枪击飞蝶那样一一击落。“活猴”一声不吱,拾起一砖头置于石墩之上,接过方先潮手中的棍子,弓腿进身,棍到砖开,碎碴四溅。这时他才说道:“击落砖块是引魔出洞棍法的下乘功夫,棍到砖碎也只是中乘功夫,上乘功夫是棍到砖穿。”他说:“指头能穿洞钻孔,为什么棍子不能穿砖成洞?日积月累,功到自成。”一天,我去看他,谈到这个棍法,他领我到院子里一棵香樟树前,指着树干上一块银元大小的印记,告诉我是他练穿孔打洞留下的。回到屋里,又从房门后拿出一块课桌大小的木板,上面画着十个圆点,上下三层,左右对称,均匀分布。

他指着圆点说,人体的致点和薄弱点都在这儿,上两点左右对称是眼睛,眼下是鼻子,鼻下垂直三点是喉、心、会阴,上下左右对称四点是两肩和两膝。“引魔出洞”棍法的厾击目标主要是这十个点,但在使用时,不是你死我活的存亡之斗,不可厾击咽喉、心脏与会阴,也不可“灭灯”(击眼),只可厾击鼻子和肩膝,击其一点,痛其全身,使其丧夫攻击力,则可取胜。一种棍法,三乘功夫,十个击点,苦练一生,不愧是位练家。


技击,是习武者通过真打实斗验证自我提高功技的直接手段。游德元的实战能力,曾听他说过在抗日战争期间救难民的故事。


1938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十五日)是安庆人民永不忘却的血腥日子,日本侵略者以坚船利炮轰开了安庆长江防线,从东南方向杀进城来,居民纷纷由西北方向出城逃生,来不及躲的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


游德元肩挑行李,手搀老母,其妻袁义贞背负幼子茂春,牵着秀贞小妹,同岳父母一道,匆匆走在难民群中。他们冒雨走了三天,来到怀宁县石牌镇附近的一座破庙里歇脚,正当打开铺盖卷准备睡觉时,一伙国民党部队的溃兵破门而入,掳掠难民财物。难民不给,溃兵抢夺,一时间,哭声、骂声、扭打声交织刺耳,庙里混乱不堪。


游德元的母亲和妻子怕他惹祸,按住其手脚不让动弹。突然,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游德元循声望去,一位口鼻流血的年轻妇女拼死抱住棉被不让溃兵抢走,凶神恶煞的溃兵对她拳打脚踢。游德元义愤填膺,怒火冲天,大吼一声,挣脱母亲和妻子的双手,腾空而起,一个箭步冲到正在抢夺棉被的溃兵面前,左手按住其手腕,右手一个反切,将其挒到。他厉声喝道:“你们不同鬼子拼命,却跑到这里来抢同胞东西,良心何在!”一伙溃兵见状,平端枪,步步向游德元逼近。游德元毫无惧色,一手拎起那个倒地的溃兵,圆睁双眼,挺身而立,一手指着逼近的溃兵怒吼:“谁敢开枪,这个败类就是靶子!”这时,难民们也纷纷围到游德元身边,谴责溃兵。


游德元继续用一眨不眨的锐利目光盯着溃兵义正辞严:“你们倘若胆敢朝难民开枪,是要被执行军法的!而我们为保护自己的财物,即使失手打死了你们,是图存自卫,不犯法!”当他看到有些溃兵自知理屈,脑袋耷拉下来时,便压低了声音和缓说道:“你们如果缺衣少被,没有吃的,政府在石牌镇设了收容站,离这儿不远,到那里去可以得到补充。抢老百姓的东西是不行的!”游德元的话音刚落,溃兵中有个脑袋瓜子灵活的立马扯起了顺风旗:“对,找政府去!”溃兵们跟着他一窝蜂似的跑了。


溃兵一走,破庙里的难民热议起来了。大家敬佩游德元的胆气、武功、见识和策略,不是他临危不惧,智勇过人,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这次危机化解了,在茫茫的逃生路上不知将有多少危机等着他们哩。大家越议越怕,越议越觉得要结伴而行,互相帮扶,化危机,渡难关。大家异口同声地推举游德元牵头,起居行止,跟着他走。游德元千辞万推,看大家情真意切,只好应允。天刚麻亮,离开破庙时,大家发现游德元的行李卷上有根油光水滑的白蜡杆子,这才知道他是一位练武的,更加有了安全寄托感,称他是“难民保护神”。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