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年把式一年跤,十年太极不出门?

作者:散打王官方 | 浏览: | 时间:2020-04-22

从民国时期全国、省各场次搏击比赛情况来看,练习拳击、摔跤的选手即使练得时间不长,也往往占据前几名,太极拳选手很少能有名次,太极名家名手也不例外。

有一句武术谚语:“三年把式一年跤,十年太极不出门”。

把式一般是指具有攻防意思的招式及单操,两者均要发力。跤、把式、太极三者相较而言,获得实战能力最快的依次是跤、把式、太极。

拳击十分强调体能训练,拳法主要是直拳、勾拳、摆拳,简单实用,三拳练习纯熟,组合起来。摔跤也十分重视体能训练,别、拐、挑、勾、插精妙。

拳击、摔跤练习很大一块就是直接对抗,一开始就直接对抗,在严酷的直接对抗中成长。即使练得不精,也能用得上。

传统太极拳练习过程繁琐冗长,站桩、套路、单推手、双推手、散推手、断手,最后才散手。

用意不用力的站桩、套路练习,配合性的太极推手练习,让人十分地舒服惬意。安逸、舒服、惬意、和平共处,久而久之,不会再有斗志,勉强上擂,难有作为。

取出套路中具有攻防意识的招式或单操一个人反复发力练习,再讲手对练见招拆招,这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一厢情愿”的“对练套路”层面。

这种程序化“套路”式练习,少有真正的直接对抗,如果练得不精,几无用场。把式见效也不快。

太极拳如何上擂台?

太极拳练习一定得化很长时间后才能上擂台吗?如果按照站桩、套路、单推手、双推手、散推手、断手,最后才散手的老套程序按部就班地练习,确实是有问题的。

如果一定要运用纯粹的太极功夫搏击,确实是有问题的。太极拳术要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它的练习程序、内容、方法不能走老路,要做改正。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不死抱“正宗”,“正宗”会严重固化该项技术的练习程序、内容、方法、功能。一胆二力三技巧,胆、力、技巧三管齐下,问题就解决了。

重视体能训练。力量、速度、柔软、硬度、耐力都要练,不要怕练硬练死了。用意不用力的太极拳套路练习和配合性的太极推手练习能有效地帮助消除僵硬,大力才可能得大劲。大力大劲才有杀伤力。

摒弃“固定招法”

李小龙可谓是杂家,摔跤、柔道、空手道、泰拳、拳击等等无不涉及、学习、吸收借鉴,到头来总结出要无招无式,创立截拳道。

王芗斋从形意拳开始,形意拳是有套路的,到头来总结出要摒弃“套路”和“固定招法”,“拳术锻炼如果只着眼于技击的技术和技巧,只偏于某一姿势或某一招式的刻板方法,就会背离拳术的总体要求”。

这是实践出真知呀。李小龙和王芗斋在他们的练习中都有推手或类似推手的内容,有了推手的内容,就会有“挨何处何处发”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攻防一体、化打一体,手感好,攻防、化打不分家。

截拳道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拳术,对手拳脚过来,我迎上去碰去截,碰到的时候化打几乎同时完成了。碰到的时候说完成了化和防,都会理解,说几乎同时完成了打和攻,有点不可思议。

当具有零距离发力、粘衣发力、寸劲、挨何处何处发的能力时,就不会怀疑了。

我们庞大的太极拳练习人群中,没有多少人在打散手在与摔跤与拳击对抗。没有过散手,没有过与拳击、摔跤者对抗的经历,就不会知道太极拳套路中的所谓招式不灵不管用。

太极拳套路里的所谓招式,主要是手的动作,腿的动作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即使有也远不及摔跤别、拐、挑、勾、插精妙、有难度、需要更高更强的身体素质,太极拳的招式与摔跤的招式没法比。

拳击也主要是手的动作,但是它却只有直、勾、摆三拳,少而精,这可以集中精力精练。

太极拳套路里的所谓招式至少有四五十个,这么多有什么用呀。期望招式产生作用,必须要经过发力锤炼,如果一直匀缓连绵地练习所谓的招式,没有用。

有一种说法,吴式以柔化著称,其实不尽然。体重相差悬殊者推手,体重大者常不经意间会把对手弹出或者摔倒。这非招式所为,与是否练“以柔化著称”的吴式无关,体重力大的吴式太极拳者中,潇洒抛掷对手不乏其人。

杨澄甫体重大,稳定力矩大,长劲拉放,腰腿部尤见功力。

杨少侯个头没杨澄甫大,体重越小,移动穿插能力越强,步法快捷紧凑,手法轻灵奇巧。虽为兄弟,风格迥异,亦非招式之故。体重大“阵地战”占优,体重小穿插游走“游击战”应之。

太极拳套路的练习,对技击的贡献主要是消除僵硬,全身协调、柔软、轻灵,不是它的所谓招式。
 
重视单操练习。发力,发脚,发拳,身体的主要几个部位在不同的方向都要会发力,能长距离发力,能短距离发力,能发出整劲,能发出飘劲。

重视配合性的推手练习

推手紧紧抓住不丢不顶沾连粘随核心内容,只要吃劲受劲,不要化劲,只要配合,不要对抗,只要无招无式,不要用招使着,多用腕部沾贴,少用小臂以上部位沾贴。

通过这种严格意义上的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独特的推手方法训练,把身手练得绵软连贯,把劲力练到前节,把手感练出来。
 
拳击、摔跤、散手、推手、太极拳套路一起练,不分先后,培养、保持斗志,把胆量练大。

技击要素胆、力、技巧中,胆排在首位,不经严酷的实战训练,没胆。一些练武的人打不过街头混混,原因之一就是没胆。

拳击、摔跤要练要懂要会,但可以不精。虽然什么都一起上一起练,但是主次要分明,推手为“主食”,其他为“副食”。

这样的练习安排,不但很快就能上擂台,且打出的散手风格特异。如:推打结合;出拳不必“长途跋涉”定要拉开一个距离,15厘米左右的间距就可以完成击打;一击之后手不必收回,蛇行无定向,连续击打,挨何处何处发。

散手结合上述这种独特的推手练习,搏击水平会有质的提升,摔跤、柔道等武术结合这种推手练习,也是潜力无限,对抗水平会有质的变化。

对抗多了后,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最拿手的打法,一人一法,如果要把这个打法称作招式,还马马虎虎,有点道理说得过去。

这样的招式没几个,就像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屈指可数。

按上述程序、内容、方法练习太极拳术,如果时间允许,二年左右,可以出门。

跑步、跳高、跳远等体育运动,有巅峰,巅峰过后成绩下降。技击实搏能力也有巅峰,一定年龄后走下坡路,外家拳术大多如此。

太极拳从技击实搏角度来说,也是如此。技击出众,世界第一,全国第一,人们尊敬你欣赏你给你掌声,都只是某一时间段的欣喜,受年龄、体力的制约,终有悄然远去之日,这之后的练习意义又何在呢?

抛开技击,纯从太极拳套路练习及推手练劲来说,则是没有巅峰,永无止境。

大多其他拳术容易达到预期,达到预期后难以再进步,太极拳却不是,永远在提高,要穷毕生精力去做。

一门艺术,穷毕生精力去做,都有可能转入修身悟道之途。借太极拳修身悟道,是修身悟道者的一种选择。修身悟道的内容很多,如:遇恶不怕遇善不欺等。

以此为例,看我们是如何借太极拳术来修身悟道。要做到遇恶不怕遇善不欺,仁为重要选项之一,“仁者无敌”,慈悲没有敌人。仁,就要包容。推手练习,弱不欺,强不怕,不求胜人,而人不能胜之。敞开胸怀,容纳对方,宰相肚里好撑船,要打不着,不要打不动。

立足于双赢,处处时时照顾对方,对于对方的每一施力,给予出路,予以呵护、理顺,好似被某一温柔的富弹性的媒介包裹,来去都有物可依不落空,又永远够不着不到头。

在照顾对方的同时,自己更是练出了功夫,因为,对于对方的每一施力,给予出路,予以呵护、理顺,自己没有高质量的沾连粘随不丢不顶是办不到的,这反过来促使自己在沾连粘随不丢不顶上狠下功夫。

具备熟练掌握给予对方的每一施力以出路,予以呵护、理顺的能力后,如果不想给不给,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似是无为,实则无不为。仁,就要柔、顺,不要僵、拙、硬。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轻轻地缓缓地柔柔地,如抽丝,如行云流水,如百炼钢,如闲庭信步,向柔软乃至极柔软而去,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仁,就要清静无为,一念不生全体现。借太极拳术修身悟道,不胜枚举。
 
至神明,推手走劲其乐融融,行拳走架身心愉悦。不需要观众不需要掌声不需要第一,只要只有陶醉,陶醉在自己的练习过程中,这陶醉伴随终身,且历久弥新。
 
“十年太极不出门”,从某个角度而言,何止十年,就是“终身太极不出门”也不为过。
 
本文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出河蛟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