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传统狗拳:源出少林,擅长地面攻击

作者:庄昔聪 | 浏览: | 时间:2021-01-20

狗拳的发展
 
少林地术犬法,又名地功拳,俗称狗拳,属少林拳系。

据传:少林地法乃始于清朝的五枚大师。她将地法之术传其高足苗金花,苗传其子方世玉,后方世玉又师承至善禅师学得罗汉与花拳等拳法,便将所学的花拳技手与地术犬法融汇一起,使之更为充实丰富了。

清代乾隆帝洗劫泉州少林寺时,方世玉幸脱于难,遂经由永春、大田逃至永泰县住元寺(即后之方广岩寺),在该寺传艺。清末慧开和尚得其技甚精,后至福州,传南台老药洲郑忆山,郑传泉州庄子深。郑师感其情挚心恳,且聪敏勤励,遂将地术精华悉尽教之。因而泉州地区习地术者,颇有其人。

地术现在福州、福清、闽南、闽北等地已广为流传。女子练习地术的,亦不乏其人。经不断充实,已逐渐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狗拳的特点

少林地术架式偏低,且要求手脚有机配合,对下肢的支撑力量和移动的灵活性以及上肢抓握刁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有言“不搭不进、无空不钻”。

其次,要摔跌轻劲,拧转灵活,翻覆有力,这就要有较好的腰胯柔韧性和腹背肌力量不可,这是有异于一般南拳的。而它施用方法时,身体贴近地面,两手掌仅作辅助支撑着地,较侧重于下肢动作的运用,因之躺地腿法亦多。

狗拳的习练方法
 
鉴于以上诸点,对于初学者除练一般手法、步法、步型和腰肩胯的柔韧性外,总以习三进(骑龙步撑掌——里圈盘手——虎爪坐节——外旋臂握拳)、三腿(单蝶步抽切掌)为先;同时配合呼吸。

进式时气宜缓、慢、长;退式时则与手法的节奏相呼应。意在长气力,通关节,定身型,凝神志,提高身、手、步的协调性。拳谚曰:“未学打拳先练步,手脚并进为正路。”

其次是学习前扑、侧卧、后摔、折跌、中穿腿跳、钓鱼、扑地崩、躺地翻转等。所谓“未习打人先能挨,未曾摔人先会跌”是也。

再者是学习连环扫腿、四面伡莲、古藤盘树、青龙滚水,左右剪劈、钩踹起身、仰躺百腿等及一些小组合。

继之转入基本套路、器械和对练练习。

最后方在组合练习和对练(有限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实战攻防练习。有些内容如扛技、五行技手等,则作为辅助练习,从一开始便结合进行。

少林地术的拳势猛烈,架式稳固,起伏浪进,伸缩自如;上而忽下,神出鬼没;刁拈缠带,眼明手疾;身如舵摆,步似犬闪;奔穿跌滚,圆滑流畅;转巧折轻,一气呵成。因其手法、步法,多似南拳技法,却又以腿法见长,少林地术犬法的攻防以下盘地躺动作为重要技术内容,以腿法为主要运动形式,以充分运用反关节原理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侧重下肢地躺动作的同时,要注重上盘手腿的攻击配合,使之紧密贯通,衔接无缝,达到技术娴熟,心力刚强,以我为主,灵活运用。加之它擒抱抓蹬的大多是对方的下肢,直接破坏了对手根基的稳固和习惯打法,可出其不意,获得主动。

拳谚曰:“勤当先,谦为本,刻苦专励学之准”;“学艺本为强心体,悖强凌弱众所弃”。又曰“强中更有强敌手,妄为虚耀必出丑”。故明确练功的目的和功用至为重要。

少林地术法在练功或实战时,强调心静气和,不烦不躁,意识明确,沉着持重。静时气息内敛,神情专一;动时以意行气,以气催力。亦即力以气行,精以神运。丹田则为气源,蓄运皆聚始于此。

它要求动捷劲凌,灵活多变;伸缩起伏,转巧折轻;穿腾跃滚,圆滑流畅;势胜秋风,滚比盘珠;快如灵犬擒兔,猛似饿虎扑食;或静窥伺机,以逸待劳;或迅猛轰袭,出奇制胜。有言:“不在圈内不发招,勿在圈外空徒劳”;“静则已,动必至”。

本文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十三易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