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十五岁KO外国拳手,名家蔡龙云:中国武术到底美在哪里?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22-08-08

蔡龙云先生,中国武术名家、著名技击家、中国武术最高段位——九段。


蔡龙云1928年生人,祖籍山东济宁,自小习武。先生的父亲——蔡桂勤先生,在江湖上有“枪王”、“拳魔”的雅号。在蔡龙云10岁的时候,父亲曾拿出一对祖传的钢鞭,钢鞭上刻“宁武关总兵周”,教育他“练武之人要精忠报国”。可惜的是,这对钢鞭在动乱年代遗失。


初登擂台成就“神拳大龙”


1943年11月13日晚,上海回力球场(今卢湾体育馆),15岁的蔡龙云第一次与外国人比武。


比赛规则:三个回合,腰部以上可以拳打脚踢,腰部以下只准“勾挂”,不允许脚蹬。


据蔡老晚年讲述:


一上场,他就“闹”了一个笑话,外国裁判招手召集拳手向拳击台中间靠拢。走到马索洛夫对面的时候,求战心切的蔡龙云就给了他一个“掼拳”,观众哄堂大笑,裁判也乐了。


经人提醒,蔡龙云才知道:拳手走到中间照个面,赛前双方先要握手,然后裁判才宣布正式开始。可见,任何技击之术,都讲究“以礼为先”,中国散打有“抱拳礼”。西洋拳击也有自己的礼仪。


第二回合,马索洛夫的拳很凶。蔡龙云用腿招架,起外摆腿的时候,被马索洛夫把腿抄起来。万分危急的时刻,传统武术的底子起了很大作用,蔡龙云一拧腰,一个侧空翻“鹞子翻身”,稳稳地站在了台上。


第三回合,蔡龙云加强了进攻,用连击的方法,贴身靠打,攻击马索洛夫的耳门,最后采用勾拳打在对手的小腹上。马索洛夫倒地,裁判读秒不起。


十五岁少年蔡龙云KO取胜。上海《新闻日报》和《申报》等各大报刊相继报道了这个消息。


1946年,蔡龙云与美国黑人拳手,绰号“黑狮”的鲁塞尔,又进行了一场比赛。这次二番战采用拳击比赛规则。最终,蔡龙云在第四回合再次以KO的方式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在现场目睹了整个过程。事后,兴奋不已的沈先生赋诗一首赠送给蔡龙云,诗的后两句流传最广:


“技与道合乃有此,一洗东亚病夫耻。”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蔡龙云的两场胜利大涨了中国人的士气,被中国武术界称为“神拳大龙”。


中国武术之美是什么?


1954年,蔡龙云调入国家武术队担任辅导员,曾多次为领导人表演。


1958年开始,蔡龙云在上海体育学院任教,致力于武术教学和科研。在探寻武术的本质问题上,蔡龙云先生认为:


1、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应该科学和客观地认识技击;


2、中国武术借助套路、格斗两种运动形式,以多元化的途径来展现其技击本质特征,但“技击”是二者同属武术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武术区别于舞蹈、体操等其他形体运动的根本属性。


何为武术之美?


在一次访谈中,蔡龙云先生讲道:


武术的美应该是勇健,勇健和雄壮作为武术美学的基础。


比如说我们的武术散打,讲究以“气”为主,你的意志首先是第一位的,你敢不敢打?你本事再大——看见对方,你不敢打,你的技术就没法发挥了。


先生已故去七载,他的话依然振聋发聩。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十三易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