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成龙大哥所说年轻时一直在练功为何意?传统武术教育进化论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23-07-24

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传统武术行业带给现代散打教育的一些启示。

01

武术传承与发展

多元化教学


1899年,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首次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的概念。指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传统教育只会灌输知识本身,而现代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其他知识层面的教导。

这个论点放在今天这篇文章之中十分贴切。在传统武术教育中,师父就是以传授技法以及道德宣教为主要内容,弟子则以训练为每天的主要任务,并没有涉及太多的其他领域。《少林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师》等电影都对此可见一斑。

武术训练似乎只有武术本身的存在,师父教的是练功,弟子每天做的事情也是练功。很多人可能会说,师父还会教弟子做人的道理和社会生存的技巧。一些师父确实会教,但缺乏系统性的教育体制,本身对于道德的宣教也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和现代教育划等号。

在现代散打教育体系中,除了日常的刻苦训练之外,散打运动员还需要定期进行文化类课程以及理论课程的学习,有时也会参加志愿活动。现代社会的娱乐活动也远超从前,运动员在课后可以自主安排休息时间。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娱乐活动让现代运动员在武术技术、内在涵养和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不断提升自己。

02

长幼尊卑与师徒关系

积极性与创造性


古语云:“天地君亲师。”在传统武术的教育中,师父的地位等同于父母。甚至在一些穷苦人家,父母直接将孩子交给师父,弟子的言行举止须有师父掌管,师父必须对弟子尽到责任。弟子在入门前要对师父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因此,在古代教育体系中,师父有着极高的地位,甚至对徒弟产生了压迫性。敢不听师父的话?那打屁股都算是轻的惩罚了。

在现代散打教育体系中,自然不会出现像三跪九叩这样充满礼教意味的大礼。取而代之的是握手、点头、鞠躬等基本的尊敬师长的方式。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培养运动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批判性思维。散打运动员可以对比赛时的技战术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与教练的观点相互结合,达到最好的效果。

现代散打的教育关系是由传统的师徒关系发展而来的。在训练中运动员需要听从教练安排完成训练。在比赛中,经验丰富的教练作为安排技战术的主体,运动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受道德层面的限制。这种模式对运动员技战术的提升和散打事业的进步都有着不小的帮助。


03

教学形式

科学与规范

在教学形式上,传统的武术教育无疑是相对封闭的。许多师父只是在自己师父的教导下,用固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训练方式以扎马步,学习动作,师兄弟之间互相对练为主。

成龙大哥曾表示,年轻时为了更好地拍电影,除了早年的戏曲表演功底外,还拜在一些传武高手的门下进修,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练功,练功再练功。这样做确实能练成一身好武艺,但有时在耐心上令人难以维系。门派之间虽然会有交流切磋,但大部分的目的并非汲取百家之精华,而是要拼出个你死我活。

这一点在电视剧大侠霍元甲中就可见端倪,师出同门的密宗拳要分出赵家和霍家到底谁才是正宗,偷学武功还要被砍掉手脚,而且这种想法还被人公认,以现在的法制观念看简直匪夷所思。


现代散打教学中,教练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教学模式新颖多变。例如,教练会让两个队员互相缠斗来进行力量训练,亦或是让两个队员进行比赛,输的一方要受罚。以游戏方式进行训练比拼,打下基本功的同时,也可以提高队员的训练乐趣和竞技能力。

不同运动队、不同的运动项目之间会进行交流切磋,教练员会参加各类提升自我教学水平的讲座和课程,努力让散打教学更为科学化、规范化。

对于传统的武术教育,我们要有扬弃的精神。传统教育中优秀的一面值得我们继承发扬;过时陈腐的一面,我们需要加以改造创新,使散打项目发展得越来越好。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唐玙璠

责任编辑:十三易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