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拓荒者!北京跤王梅惠志,“摔出”散打最初模样

80年代初的北京什刹海体校,尘土飞扬的训练场上。身形矫健的梅惠志正领着一群年轻人,摸索着一种即将在全国遍地开花的武术竞技形式——散打。
那时的他早已不是新手,在武术领域深耕了近20年,是武术行家。后来,耄耋之年的梅惠志回忆:“我在什刹海体校搞教学工作40年,1979年我与中国武术院和众多老师们,开创了散打这项运动。”
当时,把摔跤的基本摔法融入武术散打的尝试,成为了中国散打最初的模样。
北京跤王,人生逆袭
武术积淀
成年后的一次摔跤比赛,开启了梅惠志人生事业的大门。
上个世纪70年代,在北京门头沟区体委工作的梅惠志,工作之余习练摔跤基本功,并在区比赛中拔得头筹,为他迎来了更高水平的挑战机会。
1975年夏天,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梅惠志,一场摔跤比赛扭转了他的人生轨迹。这场比赛的对手,是在全国锦标赛上获得第四名的北京摔跤队冠军吕济民。三局三胜!赛前并不被看好的梅惠志竟摘得桂冠,在北京摔跤圈一战成名。
正是这场胜利,梅惠志被选入北京摔跤队,成为一名职业摔跤运动员。不久后,他又兼任北京什刹海体校的摔跤教练。
这份机遇,源于梅惠志自幼的武术积淀。
1950年,出生于武术之乡河北省霸州市的他,不到十岁便在堂兄梅惠来的推荐下,跟随武术老师学习六合拳、青龙拳。因为身体素质出众,他还练过体操和跳水。17岁上中学时,梅惠志跟随体育老师学过拳击,此后,又跟随八卦掌大师王荣堂习练八卦掌。多元的武术经历,为他后来在散打上的突破埋下伏笔。
时代拓荒、散打雏形
传统武术能否打败泰拳?
1954年起,东南亚等海外武术擂台赛蓬勃发展。
直至1981年,香港国术擂台迎战泰拳,精英悉数全出。然而,经过两日激战,香港武术界遭受重创,以惨败告终。此后,不少武术拳手转而学习泰拳踢拳,以寻求突破。
恰在此时,改革开放推动武术项目改革,“加强武术技击的功能”被提上日程,武术散手(散打前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
早年间练拳击时,梅惠志就喜欢有爆发力的对抗性项目。当看到国外的自由搏击和泰拳的凶猛,一直习练传统武术的梅惠志,对传统武术能否打败泰拳,心里也产生了疑惑。带着这样的疑惑,处在时代浪潮之下的梅惠志,便开始研究武术中的对抗性项目——散手。
当时,国家体委经调研启动武术散手项目,急需武术界同仁们的集思广益。当时的负责人张山拿着《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找到了北京什刹海体校的梅惠志(教授古典跤)和李宝如(教授中国跤)等人,希望他们根据摔跤的特点,为竞赛规则提出意见。
梅惠志和李宝如都曾研究过散手,随之展开了什刹海体校的散手试点工作。他们从自己带领的摔跤队中挑选出一批有潜力的队员,组建了什刹海体校的第一支武术散手队。
在散手试验的十年间,散手运动员队伍多来自自发、民间、业余的力量。什刹海体校队的这场散手实践,成了中国散打最初的模样,他们为散打项目的早期发展打下了关键基础。
金牌名帅、不败神话
散打摔法体系
梅惠志是摔跤教练出身,因而他带领的散打队,从训练手段到技术结构都保留了许多摔跤的痕迹,形成了以摔法和拳脚并用的技术风格。
技击术7法包括:踢、打、摔、拿、撞、推、以及扑。散打作为技击术的一种,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实战中,远距离采用拳打脚踢,近距离采用摔跤、擒拿。”武学泰斗张文广曾在教授格斗技术时,指出摔跤在实战中的运用。
散打规则中要求,必须在2秒之内将对方摔倒才算得分。因此梅惠志和李宝如二人在散打队教学中,将摔跤中的一些快摔动作,比如抱腰摔、接腿摔、抱腿摔、接手绊跤等动作,融入到散打动作中,丰富了散打中的摔法体系。
从1982年开始,梅惠志率领的这支散打队参加北京散打比赛,拿下北京市10年不败纪录,在全国比赛中也经常包揽半数以上的金牌。
后来,梅惠志头衔越来越多:北京武术散打队总教练、武警散打队总教练、中央警卫团散打搏击总教练、北京市武协顾问。
几十年来,梅惠志仅在北京就培养学生近2万余人,北京散打队也成为全国武术散打界的一支劲旅。他培养的弟子个个能打:杜振高(特警指挥学院、8次全国全军散打冠军)、张兴正(北拳王、全国冠军)、黄建福(11次国际和全国冠军)……各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一生为武、武者长青
实战王者
2013年,梅惠志的自传《武之魂》正式出版。书中呈现了他组建北京首支散打队,和他在执教期间形成的训练体系以及传承活动。
即使年逾七旬,他也没有离开过一线——2025年“梅惠志杯” UWF全国格斗精英超级联赛开幕式上,他一出现就赢得全场掌声雷动。这位见证了中国散打从破冰行动到遍地开花的武者,仍在为挖掘武术后备人才而不遗余力。
作为“北京散打第一人”,梅惠志是中国散打运动的拓荒者。他以深厚的传统武术功底与根基,将武术、搏击和摔跤结合起来,丰富了武术散打的技击内容,推动了武术散打从试验走向正式比赛项目的进程,让中国武术成为真正的实战王者。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责任编辑: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