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精髓之:太极拳的奥义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17-07-13

太极拳讲究方法巧、运用妙,两人交手熟练运用“黏、连、沾、随、不丢不顶”,善用四两拨千斤之巧力。它的技法特点与其他武术外家功技法有明显区别。太极拳不是用“绝对力量”“绝对速度”取胜,而是注重内功的凝聚。动中寓静、静中寓动、柔中寓刚、刚中寓柔、阴阳相济,体内蕴藏着雄厚的暗功。动时则如脱缰野马、下山猛虎,势不可当。这种动静互寓、刚柔相济的矛盾运用,是《易经》的智慧结晶。

 

太极拳的技击动作变化莫测,“出手不见手,挨着何处何处击”,交手中咄咄逼人。它不仅具有技击特效,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更是强健肢体、壮内强外的健身妙药。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内外俱练,以求得身心全面发展。太极拳走架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讲究“内三合”和“外三合”的内外双修。把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气断神连,注重“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八法的变化运用,是其他武术运动项目难以达到的。因此太极拳运动可使人体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不同层次的人群练习太极拳都能获得较好的健身效果。

 

那么,如此神奇的太极拳所蕴含的技击理念究竟是什么呢?在太极拳的理论著作中,有一篇文章不得不提,那就是《太极拳论》。这是太极拳界公认的经典著作,可以这样说,它涵盖了太极拳几乎所有的准则,全文共365字,却囊括了太极拳的理论、技术、练习方法、实践经验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习练太极拳的核心标准。

 

《太极拳论》中谈到其他各种流派的拳法时,说它们虽然招式有区别,却都离不开以壮欺弱、手慢让手快、有力打无力。此篇文章却提到“四两拨千斤”的观点,即以弱胜强,以慢制快的思想,显然太极是不靠力量取胜,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太极拳有松、慢等特点。

 

太极拳自杨露禅之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此后根据各家宗师对拳理的不同理解,加之在习练中的心得体会,太极拳又相继发展出不同的流派。杨式太极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孙式太极步法灵活、中正舒展,吴式太极外松内紧、绵里藏针。

 

如今以这几大流派为代表,太极拳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他们和其他众多的流派起构成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文化。太极拳的出现是中国武术史上一次了不起的革命,以意念为指导,以经络为基础,以螺旋、缠绕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意行气,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中带柔,刚柔相济,是人体科学和医学心理的完美结合,使中国武术步入了更高层次的,化境界。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