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礼仪文化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有什么作用?
武术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更加是一个国家内在的精神文明素养的展示。武术礼仪作为一种主要表现在武术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规范的风俗习惯,无疑又是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现。中华武术礼仪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不应为我们所忽视。越是大的变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武术礼仪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进一步探讨武术礼仪的含义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研究中国古代武术礼仪时,尤其如此。
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开始就受到礼仪的影响,传统武术的发展史表明,文明孕育了武术,武术又推动了文明。传统武术文明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传统武术礼仪。在古代中国,由于军事、祭祀、朝会大典及礼治的需要,早在夏商时期就形成了以武术为主的崇武教育。由于礼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中国古代把武术纳入教育的时间相对较早,所以整个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发展一直受着礼的影响。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意思是要立志于道,笃守于德,归依为仁,活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当然这也包括重要的一方面——武艺。这种思想含有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的因素。孔子教导学生比射时,既要力争胜利,又要讲究礼让——“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意思是说,君子没有什么东西可去争抢,如果说一定有的话,那就是比赛射箭的时候吧。但也会相互揖让后登台,下场后还要相互敬酒。
在古代体育活动中,包括“军事武术”和“民间武术”,都有一个程式或规范来体现武术文化中的“礼”。例如,流传后世的“礼射”(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在各种礼仪场合举行的射箭比武活动)严格按照礼仪规范进行,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各种动作,是武术与礼仪文化、教育和艺术相结合的典范,古代礼仪认为,武术练习的最终目的是修身养性,要求在武术中对人友善,语言和蔼,不可因为武艺高超就孤傲逞能,举止浅薄;武术比赛要按尊卑长幼的秩序,做到屡胜而不傲,屡败而不怒,心要静定,志欲宁适,容止端庄,语言得当等,这些都对后世的传统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