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拳种梅花拳为何以“梅花”命名?
梅花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个著名拳种,同时,也是清代在北方地区有着广泛影响的民间拳会组织。作为一个拳种,梅花拳有其自身的拳理功法和技术特点,至今衍传在广大民间习武群落中;作为一个拳会组织,烙有鲜明的教门文化印记。
以“梅花”命名拳种的文化内涵
拳名“梅花”,是梅花拳历代相传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但“梅花”一词到底蕴涵了什么样的含义,至今说法不一。“梅花”一词在梅花拳中负载了特有的文化意蕴,而这种文化意蕴完全来自于梅花拳这一教门化拳会组织的文化浸润。
傲霜斗冰的铮铮风骨,是梅花在历代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义所在。在传统武术中,不少套路或动作架式以此为名,正是这种审美意识的反映。但是,当这种基本义的审美意识与某种宗教文化相结合时,“梅花”的审美图景变得复杂起来,于是就有了新的引申义。梅花拳中的“梅花”一词也不再是单纯的风骨赞美,而被赋予了“开道度人”的宗教情感,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内容的宗教文化符号。
梅花拳之周易生克
梅花拳内部有份《佛祖经》,该经的头两句就赫然写道:“佛祖西域坐法台,治世干支梅花开”。显然,这里的“干支梅花”是作为其“治世”理念的一个象征。因为在经卷的作者看来,纷纷攘攘的世俗凡间,是一个极易迷乱人本性的社会,所以佛祖慈悲,屡屡派人下凡度人“归家”,故《佛祖经》云:“面前有棵梅花树,梅花能收万道来。……开道法名为梅花,梅花能把人度开”,“开道法名为梅花,得了此道能成真”。
文句的意义显然是把“梅花”一词作为对所修之“道”的一个释义,一个被符号化了的“佛性”象征。于是乎,在清代社会动荡、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乡土社会中,梅花拳的种种传文习武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一种传统乡土社会特有的宗教情感支持。有人将传播梅花拳叫作“传道”,为了“全心诚意普度众生”。这种带有强烈宗教情感的“梅花”意蕴,在“教门渊薮之地”的广袤华北乡村间,有着高度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