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武术“套子”是什么?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17-09-28

在中国历史上,宋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代。在这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里:


一方面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军队的武技训练,但因宋政权一贯奉行的尚文政策,导致主流社会的“尚武精神”普遍失落,而武术进入下层社会后,出现具有观赏性的套路;

另一方面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市民阶层的形成,使当时的武术在历经了汉唐文化的千年滋养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成熟期。


武术中的套路又称“套子”,它是中华武术集中体现的活动形式。关于套路,虽然此前文献中有过类似的描述,但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正式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描写当时城市艺人的表演过程时写道:“先以女飐数对打套子,令人观睹,然后以膂力者争交。” 


现代武术套路比赛


尽管目前我们尚未看到有关宋代“套子”活动形式的具体记述,但从字义上分析,所谓“套”,就是指那些“势势相承”的预设性编排,“套子”即武术术语中的“套路”,至今仍是武术的传统语汇之一。


“以女飐数对打套子”说明这类活动乃是令人观睹的双人演练,它与“两两相当”角力竞技的角抵相扑有着很大不同,所以宋人又将这类套子演练称为“使拳”,并特地注明“别有使拳另为一家,与相扑曲折相反。” 


宋代的套路在形式上除了双人之外,还有单人演练的。如《太平广记》卷八五记载:“见市内有一人弄刀枪卖药,遂唤问。此人云:‘只卖药,原不弄刀枪。’”


套路的出现应是古代武术发展至宋代渐趋成熟的一个显著特征。假如没有了套路,也许就失去了中国武术的特点,就不会形成中华武术的系统发展。武术这种除军事外与乐舞文化相融合的历史走向,对它的艺术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也留下了它深深的文化印记。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