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古人如何修练“金钟罩”等硬功?这种功夫是否能实战?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18-01-18

武僧一龙刚出道时,展示了自己的少林功夫“金钟罩”,并且多次在比赛中表演,被对手直接击打头部而不还手。军队表演中,那些头开红砖、背断木棍、钢针穿玻璃、咽喉顶钢筋推车……这些曾为战士们赢得不少荣誉。


硬功,是传统武术中采用被动抗打或主动击打以及用抓、插、点等方式而进行的功法练习,由于它与内功相比更具有外在的行为特征,故被称为“外功”。


硬功的类别


从其类别看:

一类是习武者本人或他人采用某一器物对身体进行的被动式抗打,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身体各部位的抗击打能力,以前的拳家称其为“排打功”或“金钟罩”、“铁布衫”;


另一类是习武者以某一器物为对象而进行的主动式击打,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攻击制敌的能力,如铁沙掌、劈砖、踢桩、打沙袋等;


还有一类是习武者对某一器物采用抓、插、点等方式进行的指力、掌力或臂力的训练。如一些书中介绍的拔钉、抓坛、抓沙袋、石荸荠等功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擒拿技术所需的指力上,河北地区鹰爪翻子拳歌诀中说的“擂打擒拿错骨功……无有功夫难以名”,即表达了此意。


由于以上不少功法一般要与练气结合起来,“胥以凝神固精,静心敛气为主”,诱导全身进入最佳练功状态,因此人们习惯上也将其称为“硬气功”。


硬功如何练?


在众多的武术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到关于硬功绝技的历史记载,尤其自明代以来,这方面材料日趋具体。


明代军事家唐顺之《武编》


明代军事家唐顺之《武编》中记有的腿功练法:“学腿先虚学,踢开腿后依法演习”,腿法有桩腿、弹腿等,“习弹腿力用础石,以踢远础石为度”。础石是旧式建筑庭柱下的石礅子,腿踢础石,显然是腿功练习。


明代晚期传抄的《易筋经义》


明代晚期传抄的《易筋经义》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有关硬功练习的原则与方法。在原则上,一是强调先练气内壮,“内壮既熟,骨力坚凝,然后方可引达于外。盖以其根在内,由中达外,有本之学”;二是要求练功时必须开始以轻为主,“渐渐加重”,并持之以恒,“惟有恒者,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乃能取之”。


关于具体功法,书中记载了四种:


1、排打功

用木杵、木槌或盛以圆石的石袋对身体全身进行排打,使皮肉筋膜坚壮;

2、掌臂功

先以意领气,使任督两脉气充,遍满全身,然后用石袋从肩至手、至指依次排打;

3、练指功

将豆放置斗中,以手插豆,不计其数,如此功久,则以积之气行至于手,其指坚如铁石,以之御物,莫能挡之;

4、沙袋功

初将一个五六十斤重的沙袋悬挂架上,运气毕,即掌推、拳击、足踢、脚蹬,“务致动摇”,“迎送日久,渐加沙袋斤重”。


以上有些功法在习练中尚需煎熬汤药洗手,以和其气血。


硬功是否可实战?


近年,解放军某旅在制订训练计划时砍掉了这些硬气功的表演性课目。有人说,这些是旅队的传统课目,不管用处有多大都应保留;有人说,表演性课目是“练为看”的产物,应该果断取消。对此,该旅旅长解释道:“打仗不是表演,部队训练必须紧贴作战实际,抓紧练强打仗急需的本领。”


是留着“亮点”撑门面,还是自砸“品牌”练实招?旅党委明确表态:训练不除“假把式”,上了战场就会成为“纸老虎”,实战化训练必须向打仗聚焦、练打赢急需。随即,10余个表演性课目从该旅训练计划中删除。旅里规定,不再统一组织这些课目的训练,但也不反对官兵将其作为业余爱好。此举受到官兵欢迎。擅长头开红砖、背断木棍的战士曾感慨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过去为了练好这些课目,耗费了大量精力,如今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打仗急需的训练课目上来了!”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