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书人口中的武侠故事!
以评书与唱曲为代表的中国曲艺表演艺术渊源古老,后世统称“说书”,宋代习称“说话”。
宋代“说话”四大家
宋代“说话”主要有四大家:
一曰 “小说”,又称“银字儿”。说的“皆是搏拳、提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如《万秀娘仇报山亭儿》、《杨温拦路虎传》等。
二曰 “说铁骑”。多是描绘战争和历史名将故事,如《狄青》、《杨家将》、《中兴名将传》等抗击外族侵略的传奇故事。
三曰 “说经”。
四曰“讲史书”。
在这四类中,除了“说经”一类,其余三类都是有丰富武打内容的故事。说书人凭着伶牙俐齿和维妙维肖的绘声塑形的表演,对中国武术和武艺高强的侠者或名将,做了生动的渲染,这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武术侠者的崇尚,也为武术在民间流传起了宣传作用。宋代的民间拳社和民间舞队在武术史和舞蹈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篇章,这与曲艺中富于此类故事是相适应的。
说书人与武人同场作戏
当时的说书人在瓦子中,与杂技、武艺演员经常同场作戏,藉以互相观摩。虽然书场乃卧牛之地,却也常常由折扇或鼓捶,表现出火爆热烈的武打场面。由于说书人能够体味观众的兴趣喜尚,明白“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的原则,善于以多变的节奏、绘声绘形的语言声调和身姿表情,“以己情动人情,纵横撼动,声摇屋宇,俯仰离合,皆出己意。说人头厮挺,令羽士快心;言两阵对圆,使雄夫壮志”。
元代的武打书已正式分为“短靠”和“长枪”两大流派,前者说武士与武术活动(朴刀、杆棒),后者说英雄们战场上的争杀。到了明代,以《水浒传》为代表,专门描绘平民百姓对暴政的反抗,既有武松、林冲等个人的英雄行为,又有破江州、三打祝家庄等马上的征战。
古代的曲艺艺人如何表演这些武打故事,今日已难见其声情并茂、手舞足蹈的形象了,但从现今存留的文字资料和依然活跃在曲坛的表演形象,可以推见当年的盛况,也可以明白武术与曲艺这种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表演艺术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