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术门派弟子如何学到能实战的功夫?
中国武术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套路”、“技法”、“功夫”这三项。套路有拳术、器械、对练;技法则是散打术、擒拿术;功夫,狭义单指“内功”、“外功”、“软功”、“硬功”等。古代武术门派的弟子,学到实践的功夫,需要经历三层武术习练。
套路的作用在古代便已明了,它的作用是“活动手足,勤惯肢体,此为初之人艺之门”。因此“学拳要身法灵活,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腿可飞腾。而其妙也,颠番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横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当知斜闪”,最后达到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增强气力、体力,协调身体各部位动作的目的。
套路的特点是事先安排好固定结构,动作要求规范到位,弓是弓,马是马,拳是拳,掌是掌,或舒展或紧凑,或徐缓或快疾,一切按要求演练。单纯把练拳式套路当成武术之根本,那无疑是陷入武术认识的误区。
技法(招术),是制敌而不制于敌的方法,是散打擒拿的技能技巧。无论哪门哪派,无论是拆解套路还是单练散打,都是在传授这一技能技巧。武术的“术”指的就是技法,武术的实用价值也就体现于此。有的门派根本没有套路,从其本意来讲,则是为了更突出技法。
技法不精,交手时难以用巧,岂不要受制于人?而功夫是练就的超人实力,既已练就,必定超过常人,也便有了胜算。
功夫没有门派,只有种类的区别,并且各有侧重、大同小异而已。尤其是提高个人能力素质的筑基功,都是为了锻炼指力、腕力、臂力、腰力、腿力、膝力、脚力。
上乘的专门功夫有软、硬、内、外四种。软功练柔劲阴功,硬功练刚劲阳功,内功主练气,外功主练力。四种功夫又归为两类,一为自卫功夫,也就是抗击打功夫,如“金钟罩”、“铁布衫”、“铁牛功”。谓之“未学武艺,先学挨打”。另一种为制人功夫,就是打人的功夫,如“一指金刚法”、“铁臂功”、“铁砂掌”、“铁扫帚功”等,讲究“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就是中国武术家为什么非常重视“功夫”练习的原因。
一般武术门派在传习程序上,大都先教套路,再传技法,最后传功夫。在练习指导方面,则依仗功理功法,循序渐进。从武术积极作用来讲,三者是绝对不可分割的;从武术认识上来讲,三者也不应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