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怎样才算“充分”训练?

作者:翁心诚 | 浏览: | 时间:2019-06-26

充足的时间、足够的准备、充实的意念、圆合的动作、圆融的境界、圆通的气运,使训练者获得圆满的效果,被称为太极拳的充分训练。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参与太极拳训练的人数达6亿以上,训练团体将近100万,这个数字十分可观,但能达到充分训练的程度并效果彰显的人数则要大打折扣。不少训练者持怀疑态度,抱着缺乏恭敬真诚之心练拳。如“慢悠悠的太极能治病吗?”“太极拳能练出功力吗?”“太极拳能开发年青人的智慧吗?”等。


由于有了此类种种疑惑就不能产生信念,就心气浮躁,静不下心,训练时动作和意念皆显飘浮;由于不真信,就不愿意认真钻研太极的基本理念、原则与技艺,形成浅薄的认识、浮泛的体悟,导致训练时间不够,训练原则曲解,训练方法不当,效果甚微。尽管训练也丰富了业余生活,活跃了精神世界,但太极拳真正的至味极趣却没有领略,有慢性病的依然故我,愚昧迷惑并没改变,显然这是训练不充分造成的。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摩尼珠”,里面要什么宝就有什么宝,问题是领会要透彻,训练要充分。笔者根据实训体悟择要谈几点举措。


1  透彻的认识是充分训练的基础


人生在世,不管男女老少,何业何行,总得有高远的目标追求,有个强健的体魄与灵敏的头脑,有个和谐的环境生活,有个淡泊、宁静的心志,太极拳的训练正是可以促进人们达到上述愿望。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做人与学拳的统一,人品与拳品的不可分。太极拳的实质是我们祖先对宇宙与生命体关系探索的结晶。“宇宙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心量越广大,拳品越高登。其内涵美妙深胜,不可思议。假如人有百口,口有百舌,岂能道其万一;又假如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岂能指其一端?有许多人练了几个套路,看了一两本书,连皮毛也才刚触及便自以为深入精髓神魂,又怎么能训练充分?


2  心境清净的境界与圆通的气运是训练充分的保证


太极拳是意向拳,境界拳,圆融拳,圆通拳,只有保持比较纯洁的心地才能安宁下来,放下包袱,抛开烦恼,解脱缠缚,才能聚精敛神,在太极圆里走步画圈,逐步由无极至太极,由无我至无为,圆通运气,周遍全身,做到开合有度,动静相宜,磨气鼓荡,丹田转圈,腰脊旋转,伸筋拔骨,返观内听,循经合脉,内气游走,气运四梢。这里特别强调气运四梢,舌者肉梢,齿者骨梢,甲者筋梢,毛发者血梢。乍一听,有人认为太极拳太玄乎、难落实。实际上只要意念一充分,一点也不玄乎,无非是“在意不在气”而已。真正做到用功持久,训气运四梢自有感觉。而欲达气运四梢,须明确意念的广在、广远、广大的特征。


3  准备活动、预热时间、观想等充分皆不可缺少


不少习拳者缺乏充分的准备,没有充分调整身、心、息,就匆匆运作,以致运作始、中、终、转四阶段心气皆不平和,更有甚者,拳已打完还心思杂乱纷呈,还有些习拳者训练时间过少过短。这样都很难获得较好的锻炼效果。据笔者体会,除风晴雨雪不可辍止外,各种形式的训练,一天总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


4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精于一万事华


从“种子”训练切入,使得整个训练至臻“充分”。所谓“种子”即一拳之始的切入点。任何事物总是由点而开始延伸的,原始的点必须具足扩展延伸后的特性。犹如优良稻子的一粒种子,具足了稻穗成熟中的所有因子;又如一棵参天大树的种子,具足了长成为枝敏繁叶茂高耸入云的元素。很多人习拳不能准确契入,就在于缺乏“种子”训练的意识。原则上言,凡能流传于世的任何门派、任何套路、任何招式并不存在好坏之分,只有个人因缘与喜好之别。故选择种子套路中的种子动作须根据个人兴趣与师资条件而定。只要先把一个动作练出水平、练出境界、练出技艺,演化顺从大道,则招式与套路势必势如破竹,一招通,通百招,“一招鲜吃遍天”。这就须要耐心、毅力、思维的充分习练。“种子”动作基本成熟后便会使套路练习的充分性大为改观,反过来又提高“种子”动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通天达地,通玄达真。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