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孙禄堂“太极一气”之说

作者:孙玉奎 | 浏览: | 时间:2019-09-09

“太极一气”是孙禄堂武学的灵魂,也是中华武学所有门派最本质、最高深的学问。


先圣如何理解“太极一气”?


“太极一气”是中华民族对万物本源的认识,具有辩证唯物的思想。伏羲始祖,观物取象,发明了阴阳符号和八卦图像。以后的文王等先圣诠释其词,写成《易经》。后来的《黄帝内经》和《道德经》等绝世论著,都是对“太极一气”的升华和应用。


儒家气功以“修身养气”为目的;医家气功以防病、治病为宗旨;道家气功讲究“性命双修”;佛家气功,求精神解脱;武术气功为了强健和技击。几千年来,“气”的理论和功法长盛不衰。


到近代,王宗岳《太极拳论》开篇就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阴阳者,皆气之“子女”也。孙禄堂《拳意述真》曰:“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夫道一而已矣。”有太极“空而不空,真一在中”之意,真一者,气之昵称也。


孙禄堂明确提出“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万物生于一理,拳学生于一气”的论断,把前圣的认识,具体地、肯定地说出来了,把武学提高到了辩证唯物论的文化层次,为武学的提高和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黄帝内经》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又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总之,气是性命的真谛,“有气者生,有生才有壮;无气者死,死而无为也”,这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武学中的“太极一气”


武学的“太极一气”就是“拳理和生理”。说具体点,“肌骨、气血及其空间和通道;所有精气神意力和作用;所有起钻落翻和开合伸缩的过程;所有武学套路的姿势和气势;所有武技的变化和效果”,都是武学的“太极一气”。


“太极一气”的最佳状态,是先天自然而然的“动静中和”。“中和”是“未发占中,发皆中和”的精华。下面以六首小诗,总结孙禄堂武学的“太极一气”,诚请方家指正。


武技气为首


武技气为首,气是先天一;真一信息藏,万物代代续;三元碳氢氧,释放能与力;虚无生内劲,生化有实据;丹田元精产,开合形神气;诸脉会耳目,感应靠精气;上虚腰下实,松缩成技击;用中执两极,长生险化逸。
一气即太极
虚无生一气,一气即太极;内外神气合,滋养命真谛;精灵气内藏,百节存神意;心肾生水火,升降通天地;太极有虚实,伸缩皆用意;起落一气贯,松紧有耐力;心神守天息,丹田阴阳济;吞咽气直养,绵绵存太极。
太极是本体
老子之谓道,万物归一理;阴阳以象告,太极是本体;真在象内藏,剖析须升级;太极是平台,本质是一气;八卦藏时位,二五掌枢机,太极外现柔,风电水力俱;乾坤合于人,细胞存元气;基因程序传,太极谱全息。(注:二五为爻位,乾坤皆时中)
太极用虚拟
练打互为存,仿生仿天地;身在气中游,气在身中戏;进退行如水,风卷水溃堤;四肢弹簧球,太极皮球理;开合鹰展翅,伸缩龟蛇击;鞭抽软出刚,胸腹内燃机;肩胯拨浪鼓,臀舵足篙力;起钻鱼出水,落翻石坠地。
静为太极体
静而与阴同,足立空虚地;胸腹氤氲漫,天地人并立;脏腑与筋骨,精气神意俱;肢体布兵阵,心肺喜静息;无中孕育有,空间存程序;有静能充电,有定能合力;松静灵感现,烦乱静整理;细胞排有序,静为太极体。
动为太极用
动而合阳波,伸缩释放力;重心左右荡,前后轻灵移;经纬肘膝定,手足应时机;中正随横顺,动中尚平矩;开合运阴阳,顺逆随人力;起落加滚钻,打手实捋挤;心动形要随,三节合而一;出手贵无形,不逾六九矩。(注:六九为阴阳,六合九要藏;八法源两仪,两仪即捋挤)


总之,武学的起钻落翻、虚实刚柔、开合循环等等,无不是“太极一气”的道理。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