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流派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张大为 | 浏览: | 时间:2019-11-02

一说起练武术,便要提到某门某派,某某拳种,自然而然展现出的是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中国武术流派。这种现象唯我国所独有。而我国所独有的武术流派则是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


据甲骨文和古文献记载,商周时期,武术便已存在。春秋战国,某些武术种类便已相当成熟。到了汉晋、唐宋,已经有了以兵器种类、长度、重量和使用方法不同并以个人为标志的流派雏形。


史书所载,三国典韦“提一双戟八十斤”,折合现代重量有35斤多。宋金时,宋将赵立善用双枪,与金兵作战,金将“有二骑袭其背,立拨马回顾左右,手备双枪,贼俱坠地”。宋将岳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岳云“每战,以手握两铁锤八十斤”。宋代的80斤折合现代重量为95斤半,岳云可称史载武将中臂力最大的人。


这些武将皆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或在兵器上,或在长度上,或在重量上,个人特点突出,史上留名。惜乎未成流派,只因没有众多的传承人。


金元时杨妙贞创梨花枪,自谓“二十年天下无敌手”。明将何良臣在《阵记》中说:“马家枪、沙家杆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而天下无敌者,唯杨家梨花枪法也。”杨家梨花枪从宋金时流传到了明中叶,形成了流派。抗倭名将俞大猷便以棍术著称,其法专讲“长兵短用”被称为“荆楚长剑”,又称俞家棍。俞家棍之下,有东海边城棍、紫微棍、腾蛇棍各家,再下有张家棍、贺屠钩棍、西山牛家棍各家,又下是少林棍、青田棍、巴子棍、孙家阴手棍等。


上述各家都是以实战技术差别形成各自特色,并有流传记录,有的已成流派。可见武术流派就是技术流派。以拳种作为武术流派的标志是在明末清初,特别是在清初完成的。究其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改变了武术价值的内涵。武术的“本身价值”已由单纯的战争工具变成谋生的技能,它的“使用价值”也由单纯的格斗范围扩展到健身、娱乐的领域。


武术本是个人单打独斗的技击术,不是野战排兵布阵集体厮杀的军事技术。因此,以拳种为标志的武术流派必然渗透着鲜明的个人特点。职业武术家个人的气质、性格、修养、学识等个性特征,以及他们个人的身体条件、领悟能力、基础功法都对武术流派风格特点的形成起着制约作用。


有了个人的创造和鲜明的风格特点,不等于就能形成了流派。只有传人众多,才有流派的形成。中国武术的流派,大而言之,可分为南拳北腿,内家外家、长拳短打、敞门闭门、少林武当、阴柔阳刚等等。


大分类之下的具体流派,则体现在拳种门派的冠名上。拳种名称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种种因素,诸如尊师、敬神、崇贤、重技,以及哲学、宗教的色彩。


一是纪念开门祖师。如太祖拳,纪念宋太祖赵匡胤;岳家拳,纪念岳飞;戚家拳,纪念戚继光;巫家拳,纪念巫必达;苌家拳,纪念苌乃周。武术家的个人因素,已经表现在拳种名称上了。且不管被纪念者是否真是开门祖师。


二是托名古代名将。这既表现武术流派创始人对某位古代贤达名将的崇拜,也表明其要靠古代名将弘扬本派声望、甚至弥补本人名气不足的愿望。如关王刀(关羽)、罗家枪(罗成)、子龙枪(赵子龙)、宋江拳、五郎拳(杨五郎)等。所以称之“托名”,是因为一些人物是小说家杜撰的。一些人物生活在千百年前,那时还没有形成武术流派,传艺也属子虚乌有,如关羽、赵子龙、宋江等。


三是附会神话传说。这体现了武术神秘化和传统文化中敬神尊祖的习俗。为了炫耀自家门派来历非凡,而把创始人归于神仙。像纯阳拳,指的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拳术;二郎拳,是二郎神杨戬的拳术;玄女拳指九天玄女的拳术等等,不一而足。


四是溯源僧道宗教。由于武术的民间性和民俗性,其对民间宗教有一种自然的交融。武术流派形成过程中,由于创始人或主要传人与宗教界的关系,会在其门派中融进一些宗教的理论、学说和修炼方法。如佛家拳、大悲拳、武当太乙五行拳、九宫拳、三昧掌等。从冠名来看,都明了的表现其与某种宗教的关系。


五是明示技击特点。如戳脚、弹腿、通臂、劈挂、地躺、回回肘等。


六是暗喻技击法则。如字门、法门、磨盘门、六合门、十字战、顺步拳、撂裆拳等。


七是显示古代哲学色彩。如无极门、两仪门、太极拳、八卦掌、八极拳等。


八是标明流行区域。如关东拳、关西拳、梅山拳、灵山拳、西凉掌、昆仑拳、洪洞通背拳等。


九是标注所像之形。这类为象形拳,如猴拳、蛇拳、鹰拳、鹞拳、狗拳、虎拳、虎鹤双形拳、龙形拳、螳螂拳等。


后五类流派,都在冠名中隐去了创始武术家的个人色彩,这与流派形成之初的客观环境有关,与创始人个人的性格相关。而一些流派的形成是从另一流派中分离出来的,为强调自家独特之处,往往以技术特点冠名。


武术流派独具的特点风格既是本流派区别于别家之处,也是它优胜于别家之处。如此,各流派才得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荣共存、共同发展。


转载自《武林丛谈》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责任编辑:锦瑟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