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巨星赵文卓习武之路,哈尔滨武术队第一批元老!
作者:中华武术 | 浏览: | 时间:2019-11-20
赵文卓,1972年4月10日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武术世家,中国影视演员、武术家,北京体育大学教师。赵文卓从小学习武术,1990年考进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1990年获中国全国锦标赛少年冠军,1991年获中国全国大学生比赛全能冠军、全国武术冠军,并当选中国国家武英级运动健将。本文摘自《中华武术》对赵文卓的访谈。
赵文卓:小时候对武术的印象就是好玩,整天在家练。父亲曾当过工厂工会主席,负责文体活动,喜欢练武术。他不是职业教练,但他喜欢教别人。那时候,我爸工厂有好多人练武,其中一个叫于文龙的老师,我跟他学过少林拳、太极拳、太祖拳、燕青拳。于老师挺专业的,他喜欢教徒弟,记性特别好,什么拳都能记下来,他本身就爱好,四处学。
赵文卓:刚开始业余,练练就进哈尔滨体工队了。当时,哈尔滨武风挺盛的,每个区都有人练武,尤其是公园里、松花江边,一早上全是练的。小树林里练剑的、靠树的,五花八门。当时黑龙江省队没有武术,只有哈尔滨市有。与全国其他省相比,哈尔滨1985年才建武术专业队,比较晚,当时我15岁,算是武术队的第一批元老。那时候体工队的主教练是张植彬。哈尔滨专业体工队,一共九个名额,五男四女。
问:张植彬教练是什么背景?
赵文卓:张老师是哈尔滨人,曾拜“一代枪王”刘洪仁及武术泰斗温敬铭为师,曾随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访问缅甸和捷克斯洛伐克。随周恩来总理出访时,他是最小的一个,表演八方刀。他拿手的是八方刀和梅花枪。
进了专业队,主要是张植彬教练教我比较多。那时候,张老师自己编了一套形体拳,将各种步法、拳法、掌法、勾法集中在一块,有四段。他算是我进北体前教我最长的师傅了,哈尔滨专业队就是他带的。当时哈尔滨武术队在全国前十都进不去。后来我拿名次基本是在北体拿的。
问:那么小就专业化的练,家里人都支持吗?自己不觉得苦吗?
赵文卓:说实话,练身体素质有点苦,我们跑步跟田径女队一块练,每天下午身体素质训练,午觉醒了先跑10圈,每圈400米,1分45秒内跑下来。跑完十个400米,经常跑岔气了。不过练武还是好玩儿,不觉得苦。我妈妈年轻时是职业运动员,本身就是运动健将,遗传得我们家弟兄三个都比较爱运动。据说我妈在黑龙江省还打破过百米记录。我家住在松花江边,父母亲都是车辆厂的工人。家里有三个男孩,我最小,大哥二哥也练武。从小受家庭影响,家人也很支持。
问:有人认为从小练武,一个是容易打架学坏,一个是对身高有影响。你有影响吗?
赵文卓:小时候我喜欢热闹,也很淘。刚开始练武,经常出去试手,后来练多了反而不试了。那时候,我的精力都消耗在练武上了,跟社会接触很少,也就没时间学坏。很多人问我从小练武,个子怎么这么高?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父亲也不高,几个兄弟就我最高。
记得小时候练功特好玩,喜欢把腿压成罗圈腿。那时候觉得罗圈腿是光荣,觉得流行,你看人家训练成绩好的都是罗圈腿,我就拼命往罗圈腿压。我妈就跟我说,你压腿注意点儿,别变成罗圈腿!我说不,高手全那样,我一定要压成那样。睡觉的时候还拿绳子把腿脚绑上。
问:怎么考进北京体育大学的?
赵文卓:1989年中国有个“非奥运战略”,要求体工队里不是奥运会竞赛项目的都得砍掉,武术就被砍了。砍了以后,人很彷徨,不知道干什么。迷茫了一阵,就想考哈尔滨体育学院。恰好那年碰到我一个师兄在北体大当老师,就对我说,你不如考北体。我说北体太高,考不上怎么办?他说没事,考完北体不行,你再回来考哈体,反正不耽误。听了这话,我就一门子奔北体去了。后来体工队有4人去考,只有我考中了。
问:在哈尔滨武术队比赛如何?当初习武的目标是什么?
赵文卓:在哈尔滨经常参加比赛,拿过省冠军。全国比赛也参加,但排不上名次。那时候我的偶像是赵长军,他比赛的时候必看。后来是原文庆。我觉得原文庆的身体素质太棒了,最喜欢看他的“空中摆莲”,击完腿之后还飘一会儿才落地。后来我就找那个感觉。李连杰太早了,我没看过他比赛。
当初学武没想干什么。有一段时间为了找工作,想着有个技能在身,以后好找工作。后来自己真钻进去,就喜欢上武术了,就开始琢磨了。当时还总结出一种“起势”训练,上场之前先冥想,想动作的节奏,哪儿快哪儿慢哪儿停,怎么连贯,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上去练,反而提高成绩蛮快的。这是用意识引导动作,那时已经开始观察自己的动作。刚开始没有录像,后来有了录像就看回放,跟别人对比,为什么觉得这样好,就开始琢磨这些东西。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