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法是怎么回事?这篇文章都讲明白了
太极八法,众说纷纭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被称太极八法。对于太极八法,众说纷纭。对太极八法不以为然的有向恺然先生、汪永泉先生等。原湖南国术馆秘书长向恺然说:“认真说起来,却能有这八个名称,乃略得其意的用法。至于要提出这八个式来教授徒弟,供人练习,以我所认识的太极拳名家,都没有这套本钱,仅可称为之八种手法,断不能为八式(因为并无一定格式使人遵循),然退一步言,当各有其妙法。至于前、后、左、右、中定五式,更含糊可笑:何种拳术无前、后、左、右、中定?太极拳的前、后、左、右、中定,又有何一定的方式?”
杨式太极拳家汪永泉说:“在运用太极八法时,掤里有捋、挤、按、采、挒、肘、靠,挤里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太极拳内功是‘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的综合功夫。”
李锦藩是李亦畬的族曾孙,曾跟李亦畬的二儿子学过拳。有一次,李锦藩问李逊之:“我看拳谱上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这八法是怎么回事?”李逊之说:“分得那么清怎么能用?我一举手这全部都有了。”
太极拳与外家拳在外形表现上,都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太极拳在操作时更具弹性、柔性,力的作用时间长。如果要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作为太极八法来对待,就不要在外形上下力气,要从劲力上下功夫。这种劲力,如果借用同属内家功夫的意拳的话来说,就是两臂“推之不动,拉之不开,砸之不落,挑之不起”。用太极拳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两臂“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具备这种劲力,这个核心内容,结合操作部位、所处位置、运动方向、攻防目的不同,配上外形“略得其意的用法”,方可勉强表现出大概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
太极八法作何解?
掤:可以说是母法,其他七法为子法,都有它的影子。太极拳习练者最先掌握、接触的便是掤。可用于进攻,可用于防守,中性。双手可处上也可处下,可处内也可处外。
捋:可单手可双手操作,是防中有攻,在对手主动进攻时使用。用劲轻、小。双手处上。
挤:在对方僵硬时施力逼迫。有平推、下压、上托。发放时使用。可单手可双手操作。
按:用的是慢中快的惰性力,有试探有逼迫,为进攻创造机势。多用双手,亦可单手操作。手处上位。
采:一手管一手。往自己身前身侧拨带,力大势沉劲骤。手处上位。以退为进。
挒:双手一起操作,一手管一手,同时同向旋转施力,利用力偶原理。主于进攻。手处上位。
肘和靠,是肘或肩背部位与人沾粘进攻或防守。
推手是配合性练习,有的推手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形成固定形式,一法一法练习。太极拳套路也把八法融入其中。从实践来看,不管是推手练习还是套路练习,重点都放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在断手在直接对抗中掌握,这更有实效。套路练习,淡化八法,推手练习,淡化八法,八法不必定要专门练习,对抗多了自然就有,不经对抗,都是纸上谈兵。
找梢节、串僵肘节、锁死肩节,是发放对手的一个方法。就这个方法,“略得其意”的介绍八法的操作过程。两手置对方两手之上之外侧,可贴触对手的手掌或靠近腕关节处,往内往下往自己身前捋带。经捋带,对手的身手被拉长拉直,我方身手曲蓄。再从下往上往前按。按用的是慢中快的惰性力,有试探、有捉摸、有逼迫,目的是将对方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串僵锁死。关节被串僵锁死,尤其是肩关节被串僵锁死,肩寒全身僵,肩紧全身滞,出于关节免受伤害的本能,身手会回缩后抽逃离。趁此机势,发力挤出。挤力加上对方的回逃,两力同向,发力者不感用力,对方却会被弹射而出。这一个发放过程,先有捋,再有按,最后有挤,骨子里是掤。在对抗的时候,单独使用某一法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大多是几法综合运用。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