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意识是武术工作者常用的名词,尤其在武术教学、训练、竞赛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笔者根据武术教学、训练的经验体会,从武术套路的攻防动作和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武术意识的培养。
何为武术意识?
武术意识有三层意义。其一是人们意识到的武术的存在及其功能,是人脑对武术感知水平的反映,是人们对武术的一般意义上的认知,属于武术意识的日常概念。其二是指科学的广义的武术意识。它泛指人们意识到的武术运动的内容、性质、形式、功能及其意义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层次的武术意识,是在思维的基础上人对武术运动的最高水平的认知。其三即指狭义的武术意识,也是文章的着重点。
狭义的武术意识是指武术运动员或武术习练者在武术运动中一切意识到的自觉的心理活动状态。例如,武术比赛中运动员意识到双方的身体状态和技战术状态,从而灵活机动地调整自己的技战术计划,去争取胜利。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武术意识,就是将武术实战中的进攻意识、防守意识,战术意识、争胜意识等,通过套路攻防动作的演练充分表现出来,而且要形象、逼真,具备实战意识状态。
如何培养武术意识?
首先要从身体形态、神态、身法方面着手。
身体形态是指武术基本动作的姿态。它是表达武术意识的载体。其技术要求以并步抱拳为例:两腿直立,双拳抱于腰两侧的中后部,双肩后展,上体微向前倾,自然挺胸收腹、直背、立腰、敛臀。头左摆90°,目视左前方,目光要犀利。以这样的身体形态姿势,能给人一种伺机而动的备战意识。
神态是指内在的精神意识。通过面部的表情,目光神韵,意贯周身,塑造出武术攻防意识的神态、气势。以弓步顶肘为例,它的神态要求是,随着左弓步左臂紧屈,右掌助力,身到、步到、肘到、眼到,目光炯炯、面部神勇,从而显示出英勇顽强的内在气质,这种精神状态有利于进攻意识的培养。
身法是指身体躯干结合武术攻防动作变化的技术方法,身体的变化反映着武术技战术动作的调整。以前点步格肘为例,其技术要求是:右腿支撑,左脚前点,上体后仰,腰微左拧,左掌铺助右臂屈肘格挡,目光沉着机警,给人一种避其锋芒、以柔克刚的感觉,有利于防守意识的培养。
其次,要在理解动作攻防含义的基础上培养武术攻防意识。
武术套路中的攻防技术,是通过“招式”来体现的,其技击方法极其丰富。因此,掌握套路“招式”的用意,对培养运动员的攻防意识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教练员、运动员去拆解套路中的“招式”,使运动员掌握动作的攻防含义。以长拳竞赛套路的第二段——侧踹腿接马步架冲拳为例,其攻防意义是:侧踹腿落地、右脚插步(俗称偷步)、右掌抓左肩,擒拿固定来犯之手,左臂随左脚上步屈肘上绕后,按压对方肘部,呈擒拿之势。当对手化解后,我方右拳顺势攻击对方胸部,当对方反击我方头部时,右拳随之上架,左拳趁机攻击对方胸部(俗称黑虎掏心连环打),呈马步架打之势。让运动员理解“招式”的攻防含义,有助于武术攻防意识的培养。
然后要从套路演练节奏上抓武术节奏意识的培养。
节奏是指攻防动作运动的速度、力量、幅度的变化。套路中的攻防技术运用,就是借助套路演练节奏的变化来表达攻防意识。以虚步藏刀接弓步扎刀为例,其技术要求是:右手持刀后藏,左手推掌诱敌,以布阵的姿态表现出一种诱敌深入的战术意图。其节奏变化处理是:左掌以轻缓、柔活的推掌手法诱敌,当对手来攻时,藏刀以猛虎下山之势突然弓步扎刀。这些快与慢、刚与柔、大与小的处理技巧,有利于武术节奏意识的培养。
最后,要在攻防动作的情感表达上培养武术情感意识。
情感是人与各种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有显著的外部表情和动力作用。而套路运动攻防动作的内容多、变化多,情感就是要根据攻防动作变化的需要,有不同的表达。例如:快速的进攻动作的情感,应是奋进的、激昂的,灵活机动的防守动作应是自信的、机警的。演练者应把娴熟的技术与积极的感情融合起来,去营造一种攻防氛围,以此来培养武术的情感意识。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