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缠丝拳,一阴一阳奥秘万千!

作者:陈伯华 | 浏览: | 时间:2020-01-20

缠丝拳有着近三百年的传承历史和人文积淀。缠丝拳不仅是传统体育项目,而且是一门综合性的武学,涉及体育学、力学、兵法学、哲学、伦理学、中医学等学科,是传统文化与武术技术的融合。缠丝拳古拳谱《缠门打经》蕴含着阴阳哲理,但没有拳理的详细文字阐述。古往今来,老师在身授口传时强调“出手要分阴阳”。拳术之道,“理”字为要。缠丝拳的传承、研究和发展是每个传人的责任。

缠丝拳中的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意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既对立又统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冷”与“热”就是对立的矛盾,没有冷就无法对比出热。

根据中医学人体十二经胳分布方向,缠丝拳的阴阳对立理念为:人体腹为阴、背为阳,脏为阴、腑为阳,四肢内侧为阴、外侧为阳。人体先天之阴阳既定,后天之阴阳必与之相合,即人体之阴阳与拳法之阴阳相合。阴阳对立理念引申到拳法中,静为阴、动为阳,虚为阴、实为阳,柔为阴、刚为阳,浮为阴、沉为阳,吞(退)为阴、吐(进)为阳,逆缠为阴、顺缠为阳。建立起阴阳概念之后,阴阳拳理就好理解了。拳术的核心是技击,技击的基本属性是攻防,从阴阳对立角度说,凡主攻即为阳,攻是主要目的;凡主防即为阴,防为攻创造条件。

手法是缠丝拳的强项之一,阴阳手,即防攻两个节奏合一的手法,使用频率最高,多用于后发制人。缠丝拳的基本拳势“顺缠”最具代表性:起手(防)为阴,打手(攻)为阳。阴阳对立在缠丝拳中主要体现在“后发先至”:对方先打我,我沾手就一手干扰或改变对手的运动方向,使其处于被动,另一手还击。

缠丝拳中的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意指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阴阳互为根基。正如地球上的动物、植物,既不能缺少阳光,也不能缺少雨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太极图中,黑鱼里面有白眼睛,黑中有白,白鱼里面有黑眼睛,白中有黑,寓意阴阳互根。阴阳互根在缠丝拳中主要体现在借力打力。借力打力即顺着对手来力的方向及时加力,以合力提高打击功效。南来顺他,我即往北,东来顺他,我则向西。“浪排手弹腿”拳技就是范例。对方右拳或掌击我面部,我左旋身上用浪排手(双手反粑对手前臂),右脚上提逆缠,同时,双手顺他来力方向牵扯,再顺缠弹腿反击其膝或胯,顺势借力将对方抛出。对方打我用力越大,自己反而受创越重,此乃顺其力破之为巧。巧变化是缠丝拳的特色。

缠丝拳中的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意指阴阳双方在对立、互根的基础上,在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不断运动之中,保持动态平衡。人身也是阴与阳相互维系的整体,阳盛伤神,神乃先天之本,因而对生命不利;阴盛伤气,气乃形体之根,根伤则形衰,阴阳失调,人就要生病。

《缠门打经》法曰:“若要胜,见虚进,该进若不进,犹如瞎眼人。故要进,须知虚实,空中有实,实中有空。有步在前为实,无步在前为虚。虚中有实不可进,实中有空放心攻。”缠丝拳的含机步桩(内含机关)就是虚中有实,可四方出击。当敌攻我时,趁他“旧力略过,新力末生”(明·程宗猷《耕余剩技·问答篇》),即阳消阴长的转折点时,趁虚而入,击其要害。缠丝拳名家张清柱有个形象的比喻:“当你用筷子夹一片肉进嘴,嘴张早了不雅;嘴张晚了,肉到嘴皮又沾上油;只有在筷子到嘴前张嘴最合适。” 

缠丝拳中的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意指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可以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生克相济。三九严寒的雨后很冷,人们常说“要冷睛了”,天气由冷转暖,即由阴转阳。三伏盛夏闷热时,人们又会说“要下雨了”,天气由热转凉,即由阳转阴。

阴阳转化在缠丝拳中主要体现在实与虚、刚与柔、顺缠与逆缠等的转化与平衡。身法直接影响到手法和步法动作的协调完成,为此,缠丝拳要求法门以正为先,“立身犹如架房立柱之势,任其前后左右反正偏侧,其势不能动摇,乃成身法(《缠门打经》)”。缠丝拳的行拳走架中或快慢相连、或虚实相间、或刚柔相济,或顺缠与逆缠交替,肢体螺旋缠绕产生阴阳消长,从而导致阴阳转化,达到新的阴阳平衡。

本文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