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传承之:历史悠久的少林武术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17-03-10

少林武术,起源于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方向的嵩山少林寺。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悠久、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它以刚劲威猛、变化莫测的武术风范,傲立于中国武林,流传千古。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当时,天竺(今印度)僧人跋陀由西域到达中国,得到虔信佛学的孝文帝的礼敬。跋陀见嵩山很像一朵莲花,便在此建寺,孝文帝遂在少室山上建造少林寺供养跋陀。北魏孝昌三年(527),印度南天竺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进入少林寺首传禅宗,故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也因此被誉为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达摩以后传法于二祖慧可,慧可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弘忍传六祖慧能,是为东土六祖。


       禅宗的宗旨在于达摩大师的名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也是少林禅宗最具特色的修行方法。中国武术在少林禅风的影响下,使单纯的用于格斗的武术具有了禅的灵魂。由此,中国武术将武艺和禅风相融合,创立了独特的少林武术体系。


       
少林寺之所以闻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在7世纪初的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作战中,少林十三僧人奋力助战,活捉了王仁则,逼降王世充。李世民即位后,对昙宗、志操等十三人给予赏赐,并建立僧兵,论兵讲武之风于是大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寺僧不仅练拳术、器械,而且也练马战、步战、轻功、气功等。寺僧还经常邀请各地武术名家指教。各方武术名人也慕名而至,取经送宝。这样,少林寺实际上已成为全国会武之地,少林武术逐渐成为中国武术第一门派。


       
宋代,太祖赵匡胤是少林寺俗家弟子,他十分喜爱练武习艺,并创造了多种拳路。到了金元时期,少林寺有了更大的发展。元代名僧紧那罗王传授少林寺棍法而自成一宗。后来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李叟等人入寺授技,并精心研究少林拳法,同时进行拳法的整理和传授。他们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在少林寺传授实用的棍术。


       这样,少林武术就与诸家流派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经过历代演练和总结,逐步发展成为有拳法、器械等多种内容,体系完整、套路精湛的武术流派。


       从地域上,少林又可分为北少林和南少林两大流派。南少林又是南拳之祖,以五拳为基本拳法,有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之说。少林武木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刚猛之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跃,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另外,还有少林绝技,如梅花桩功、沙包功、铁颈功、龙爪功、铁布衫功、拈花功等。按技法又分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挤击散打、器械和器械对练等共一百多种。


       
据记载,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软功。之后,又有少林寺的方丈、和尚根据硬功和软功,结合自己的武术功夫,编著了《少林七十二艺》一书,内容十分详细,比较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了少林内外功,堪称少林正宗七十二艺,也是少林寺秘功。


       
以上不难看出少林武术流传的状况及社会影响。而少林僧人借武术光大少林寺宗门的禅风,形成了拳禅合一的法门,亦使少林武术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佛教文化的一部分。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