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传承之:太极拳的奥秘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17-03-10


操作原则是技术运作的灵魂。中国技术十分讲究其操作性的指导原则,用以规范整个运作过程。这就像中国古琴谱哪个指头在哪条琴弦的什么位置上,用什么指法去弹那样的主体性操作过程提示,而不似西洋乐谱用音调、音阶、音色和节奏、旋律定位的对象化结果的标准规范和确定模式。这就是说,这些原则并不是对运行结果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僵死规定,而是在运行过程中动态地把握相关因素整体性联系的方法指导。太极拳是在太极文化指导下的人体活动。其关键在于内部机理过程性的运行规定,而并不执着于外部形式终极性的规范标准;强调既要有极为明确的操作方向性要领指示,又要有灵活的自由发挥空间。


(一)松静为本:基本价值参照

“松静为本”为太极拳的“本体论原则”,涉及太极存在的前提设定、运行的战略选择和动作的表现形态,是其基本价值参照和全部操作基础,由此凸现自身独具的操作文化特性。作为独具特色的成熟武术流派,太极拳属于内家拳类柔性主“静”的武术。其松静为本、意气领先、占中求圆、动中求静的身体活动。集中反映来中国文化主“静”一派的特点;由此既不同于中国文化另一派主“动”的外家拳以及西方体操等动力型运动,也不同于静坐等单纯追求静止而废除适当运动的静力型功夫。它不但把“松静为本”作为全部运动的基础,更把“求虚静”作为最后的追求目标,并以松静自然和动中求静的活动,表达出一种动中寓静、以静制动的运作方式,由此鲜明地体现出中国文化在运动中追求深层协调与和谐的基本特征。


(二)意气领先:操作程序控制

“意气领先”为太极拳操作的程序性原则,涉及太极运行的程序规范和操作要领,集中反映了人类活动的自觉性质和能动作用,是从“无极”进入“太极”那“灵明一动、丹田运转”的起始点。太极拳被称为“练意、用意”的内功拳术,心静用意是其操作的第一要义,由此其操作意图讲究“用意不用力”,对象运行强调“重意不重形”,操作程序突出“意到气到”,内部关系则是“意气君来骨肉臣”;意气领先是其操作中“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劲到”的操作程序安排,又是“意气君来骨肉臣”那内部系统组织分工协作的结果,更是其所谓“重意不重形”那“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总体要求。这是从“松静为本”规定中直接引申出来的运作方略,并且又反过来为“松静为本”服务;由此既区别于“无意识”的“纯本能”自发状态,又区别于自我中心的任意妄为,强调“天人合一”那“出于天然”的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意动神随、心想事成。


(三)阴阳相济:总体状态要求

“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总体状态要求;它基于自身组织结构的操作运行机理,同时也是指导操作的基本规范和调控机制,是“松静为本”价值参照的本质要求。它是中国文化对宇宙万物运行之普遍规律性的理论解释,又是中国人待人、接物、处事、应世的统筹兼顾、协调平衡之系统论方法,并强调一种整体全面的泛和谐效应;其核心精神则是整合相关所有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使之成为达到自身既定目标的有机整体。阴阳相济的外部表现是中正和圆活,其内部状态则是平衡与交换。


(四)以柔克刚:运行效应特征

“以柔克刚”是太极拳运作的条件约束、类型特征和效应原则,它是太极拳“松静为本”价值参照的必然选择,也是其操作结果的集中表现;其基本精神是在力量不均衡条件下的博弈中,追求自身消耗最少而目标效用最大。事物中的阴阳属性或状态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方面转化,问题在于到底怎样让这些转化于己有利和于事有成。从哲学上看,如果说松静为本的无极是“正题”,意气领先和阴阳相济的太极是“反题”,那么以柔克刚的“神妙”则属于二者综合的“合题”;它表达了从“松静”到“虚静”的境界提高。


文章来源《至武为文——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论稿》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