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精髓之:儒家文化与中华武术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对国人影响之大,首推儒家。
中华武术所倡导的武德恰恰与儒家文化中以“仁”为本,重义轻利的思想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髋系统、完整、无缺漏地遗传给武林中人,从而使中华武术与儒家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儒家文化与中华武术之间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不仅成为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 的思想主流,即使在今天,也潜移默化地保存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 引人注意的是儒学始祖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而且孔子是将原来属于“王官之学”的 武学传播到民间的有功之臣,更为有趣的是孔子出身于一个以武勇为家学的没落贵族之家。他的父亲叔梁纥本身就是一位勇士。
孔子也是一位武术家
在《礼记·射仪》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由此足见其射艺之精。重要的不在于孔子的武技是如何高超,而在于他是一个积极推行文武兼备之学的教育家。除身体力行之外, 他以“六艺”授徒,“六艺”中的“乐”、“射”、“御”三艺是有关武技的科目,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体育课。他主张“用文事者必有武备”,把培养勇敢精神和掌握 武勇技艺作为学生的学科之一。这样孔门弟子中如冉求、子路、公良孺等或兼资文武,或以武勇著称者 有不少,这些都是孔子的教育成果。“这些都证明孔子在传授武勇技艺方面做出了成绩,我们应该承认孔子是春秋时代一位杰出的武术家。”
儒家的倡导与武术文化
孔子说:“仁者,人也。”这就是说:人必须有仁心。也就是说,如果人连仁心都不具备,那就不配为人。“仁”的实践应是个人自觉的行为。即“仁”并不是难以接近的,要想得到仁,首先要主观立志追求它,所以儒家是很重立志的。武德“十戒”中的第一条,就是讲立志的重要性。武德中就有“尚德不尚力”的说法。这并不是说武功不重要,而是说练武人的德行比武功更加重要。这与古语中“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是有内在联系的。
武德中的十戒全部是关于功名、利禄、德行方面的具体要求,都是一脉相承儒家学说中的重德轻力,重义轻利的思想体系的,十戒只是从可操作性方面对武艺人提出了具体行为规范,若从其思维本源上说它与儒家思维是丝丝入扣的,换言之,十戒就是儒家思想在武林界的一个具体显现。
儒家的“正己修身”与习武
习武的过程就是“正己修身”的过程不论是习武还是学习任何一门手艺,都有句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修行的好坏、德行的高低、功夫的深浅不在于外界的条件、环境和其他各种外部因素,而主要在于修炼者自身的内部环境,在于个人主观的努力程度。实际上练武功的过程就是一个“正己修身”的过程。孔子认为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达官贵人,或是武勇之士,都要“正己修身”。孔子说:“苟正其身矣,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自己都不正直、正派,怎么还能让别人行的正,走的直呢?所以孔子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自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强调要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要经常内省反思,有过即改,这样经过长期的力行实践,艰苦磨练后,才可以具有“仁”的品质,达到个人的自我完善。
中国武术理论认为人的身、心和道德是不可分的。要想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练习者必须不断地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品质,完善自己的人格,如襟怀豁达、与人为善、以礼待人、心平气和、从容沉着等等。心理修炼和武德培养也是中国武术极其重要的内容。
习武的方法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即要想成大器,做大事,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炼。这种磨炼有来自身体上的“劳其筋骨”,更有来自精神上的“苦其心志”,只有这两种困难都闯过了,方能“独善其身”,乃至“兼济天下”了。这种艰苦的磨炼不仅适用于文人,也适用于习武者。习武者在练功时讲究“练内”与“练外”,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内,就是改善习武者的意念、气息、脏腑、经络、血脉等方面的状态,达到“内壮”;而练外,则是增强骨骼、筋腱、肌肉、皮肤等部位的机能,以求外壮。练内是练外的基础,而练外又将雄厚的内功转化为强大的技击力,这样,内外结合,相辅相成,才可修炼出深厚的功夫。为达此目的,习武者不仅在饮食起居上要有所节制,而且在练功的刻苦、恒久上尤为讲究。武术界流行的行话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年四季应练功不辍。而三九三伏是冬夏两季最冷和最热的日子,在人最难以忍受的时间坚持锻炼,为的是使习武者具有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也只有不畏严酷暑,长期锻炼,武功武技才能有所进步。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长期艰苦的武术运动,也曾使部分习武者退缩。
武术界有“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的行话,此语强调的是练武者不可一暴十寒,要使功有所成必须要持之以恒地锻炼,这样经过日复一日的锻炼,武技才得以深化和升华,从而成为善技者。类似的行话还有“学拳三年,丢拳三天”;“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太极十年不出门”等等。由此可见,要成为武林功高技精者,必需经年累月,甚至用一生的时间苦练不辍才行,若怕苦怕累,稍有懈怠,则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总之,在文化界是“文以载道”,而在体育界却是“武以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