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渊源之:武术与中华文化、宗教和中医的关系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17-03-15

中国古代文化对于武术有着极大影响。中华武术文化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本质特征和鲜明色彩。

 

中华武术与中华文化的渊源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古典文化中一个优秀的文化分支,武术的产生、发展紧随着整个中华文明前进的历程。当今时代,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传统武术传播必须借助文化媒介的力量,从而实现我国传统武术乃至传统文化的复兴和繁荣。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武术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

 

中华武术与宗教的渊源

中国的宗教是各种文化观念、伦理观念、社会观念的综合物。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宗教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发生过一定的作用,与武术有着不解之缘。武术与佛教的关系:僧人练功习武是中国佛教界的一个特点,佛教寺院武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嵩山少林寺了,开创了影响世界的武功门派-少林派,其历史之久远、影响之广泛都是无与伦比的。武术在少林寺僧人的推动下,实现了“禅武合一”。除少林寺外,中国大多数佛教寺院都有练功习武的传统,比较有影响的还有南少林寺、峨眉山、五台山等。道教是中国木土宗教,以老庄哲学思想为教义基础,并继承了先秦神仙传说与导引养生方术。道教与武术有着极为密切的文化联系。在思想上,中华武术的阴阳辩证观、五行生克观及因敌变化、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思想均与道教来自同一渊源——老子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气功多来自于道家内丹学,以吐故纳新,除欲净虚为要旨, 具有极高的科学和实用价值。道教的导引、胎息、内丹、外丹、符篆、房中、辟谷等养生术与武术相结合,使武术具有独特的强身健体增益健康的作用。

 

中华武术与中医的渊源

武术与传统医学同属人体文化的范畴,它们有着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并在同一文化领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又共同丰富、发展。传统医学是在唯物主义元气论的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根本特点与优点就是它的整体综合观与阴阳辨证观,并进而提出“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的观点,认为三者一体,互相依存。武术则将传统医学的这些理论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逐渐形成了“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身思想和健身之道。另外,武术与传统医学的骨伤科也具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如传统医学中的点穴、拿脉、解骨及救治偏差术等直接用于自卫与技击中,而且武术的某些功法也丰富了中医伤科的治疗技法,如中医伤科的“穴位推拿”、“拍打疗法”等。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