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技法之:依靠武术来养生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17-03-15

武术养生渗透了儒、佛、道、医、武术诸家学说的传统养生理论,尤其重视对生命的体验,讲究顺应自然的节奏和法则,寻求心灵的解脱。可以说,中国武术养生既有人文角度的抒怀,又有科技角度的钩玄;合而视之,它是一门生命文化学,其方法是哲学的、个性顿悟的、生活与实践体验的,而核心是研究人、服务人,是生命活动与价值实现的出发点和归宿。

 

导引强调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气沉丹田,以气运行推动血脉,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肌肉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以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古人创造的“五禽戏”、“八段锦”等活动,主要是为了修身养性,但它在发展中却对武术中的仿生象形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五禽戏”等源于中医的医疗养生,它与以后象形拳和形意拳的形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另外导引术中的导气引体的功法被武术中的呼吸功法广泛接受,如“气沉丹田”、以气发力”、“吸气养气”等呼吸功法来调整武术动作的节奏、快慢、力量等。武术的内功练习,实际上与导引术相似,所以现代武术把早期的导引术归类于武术的范畴,并成为武术秘笈。尤其是目前许多武术习练者越来越练习导引型的桩功、坐功、动功等,包括盛行的“太极导引”等,都不过是古代的“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之变,属于导引功法。其功法有:

 

1)五禽戏

禽,在古代泛指禽兽之类动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戏,即游戏、戏耍之意。所谓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

 

模仿禽兽动作来达到健身目的的方法,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计子·刻意篇》有:“熊经鸟伸,唯寿而已。”而五禽戏之名相传出自华佗。《后汉书·方术传》载,华佗云:“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随着时间的推移,五禽戏被辗转传授,逐渐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的五禽戏,流传至今。

 

 2)易筋经

易筋经侧重于从宗教、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等视角对功理、功法进行阐述,并且形成了不同流派,收录于不同的著作中。易筋经是通过仿效古代劳动人民舂米、载运、进仓、收囤谷物等多种姿势而演化成的12式运动动作,具有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意力统一的特点。

 

锻炼时要求身体端正,全身松紧自然,意念宁静集中,气守丹田,呼吸自然,意志统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动作协调,并配合腹式呼吸。

 

 3)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具有保健作用的导引养生功法,八段锦以其优美似锦的动作和祛病强身的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八段锦只有八节动作,简便易学,动作舒展,一举一动都好像是在展示优美的造型,而且每节都和人体内脏相关联,加上健身效果明显,因此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被比作美丽鲜艳的丝织品,即锦。

 

八段锦不只是简单的肢体活动,而是包括“意念”的和有节奏呼吸在内的一种全身心的健身运动。

 

吸气时,气沉丹田;呼气时,浊气皆出。呼吸要尽量做到轻轻悠悠,似春风吹拂,如鹅羽轻飘。一般伸展或用力时吸气,屈曲或放松时呼气。最好用鼻呼吸,也可口鼻并用。

 

学习八段锦,开始时次数少些,随锻炼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每节动作重复的次数。一般每节动作可以做4~20次,每天可练整套动作1~2次,以微微出汗为度。运动负荷的掌握应视体质情况而定。体质弱者,动作应舒缓含蓄,均匀沉稳,待锻炼一段时间后,可加大练习强度。

 

八段锦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八段锦锻炼具有活动颈肩腰膝等关节,加强臂力和下肢肌力,强健胸部肌肉群,防治脊柱后突和圆背等不良姿势的作用。在锻炼时,由于自然形成腹式呼吸,加上四肢、躯干的伸展和收缩运动,使胸内压发生变化,横膈上下运动幅度加大,腹肌收缩有力,肺活量增加,促进了肺脏的呼吸和气体交换,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有非常大的作用。

 

八段锦根据风格与练法的不同,形成了多种流派。根据练习姿态可分为坐式八段锦与立式八段锦;根据南北的不同又分为文八段与武八段。在众多的八段锦套路中,清代光绪年间定型的立式八段锦成为后来较为稳定和流行的功法。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