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技法之:少林武术的修炼
每天清晨五点,少林武僧们便开始了严格的武术训练,习武是他们每天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很多人来到少林寺的直接原因。
梅花桩是少林功夫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用以练就身体轻盈和步法敏捷。首先在桩上站马步,练习百日以后可以在各桩上随意跳跃,最后可在桩上练习拳术套路。
倒挂功是练习全身力量的重要方法,它不但对腿脚和腰腹力量的增强效果显著,更是对意志力的训练。一位少林和尚倒挂在树枝上,双脚勾住树枝,头朝下。地上放一大桶水,里面有个瓢,树枝上脚边也固定住一个桶。僧人需要用腰腹起身,把地上桶里的水一瓢瓢倒人树上的桶中。
少林蛇形术又叫壁虎功,这是对腰腹力量、上肢力量和平衡能力的重要练习方法。少林僧人排成一行在山路上训练,趴在地上,用手脚协作前进,腹部腾空,通过各种方法的训练,可练就阳刚之力,强健筋骨,有些基本功的练习方法甚至被外界看成是少林功夫的独门绝技。
二指禅其实就是为了练习手指的力量,最终掌握点穴法的基本功练习过程。一位僧人握住另一位僧人的双脚脚踝,将其倒吊起来。被倒吊着的僧人用双手食指按压地面,保持身体平衡。
铁布衫其实也是为了练就强硬的筋骨,一位僧人被四位僧人面朝下抬起,用四支枪抵住其腹部,这是增强抗击打能力,提高意志力,练习气力合一的过程,是学习少林功夫所必须掌握的基础。
就像二指禅和铁布衫,很多曾经是少林武僧练习基本功的方法或者拳法,现在已经被看作少林功夫的代表。
少林寺内有最大的一座殿堂,原名千佛殿,便是当时的练功场所。砖地上。四行共四十八个深浅不一的脚坑就是雍正至道光年间少林武僧练武时用脚踩出来的。为了能让尽量多的武僧同时练习,寺僧们经过反复排列,最终确定千佛留中最多可站下四十八个武僧,并且每个人的位置都必须固定下来,这样经计长左在累月的踩踏,每个人脚下便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坑。即使到了深夜,千佛感内的的武功训练依然不会停止。这里成为了师傅传授心法、秘诀的最佳地点,这种机会只有最亲信的弟子才能得到,而后,每天夜里他们就会在这里偷偷练习。
历史上,少林寺经常到各地邀请武林高手到寺内传授拳法、棍法,发展少林武功。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少林寺成了一个有名的会武场所,群英荟萃,各显神通,故有“七十二般绝技”“一百二十种硬功”和“一百零八般兵器”等武功。
元代少林寺著名武僧觉远上人出家前精通技击和剑术,出家嵩山少林寺后,在寺中学会了罗汉十八手,朝夕演练,武术功底逐渐增益。他在寺内授徒传法,武风渐盛,一些俗家名手也慕名而来,拜会求教。但觉远认为自己所学非当时的绝技,于是离寺出行,四方拜师学艺。
觉远与民间武术家白玉峰、李叟三人对少林拳术进行了整理。把罗汉十八手每手推演为十八招,共计三百二十四招,并对罗汉十八手的每手每招的特点练法都做了概述,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还撰写了《五拳精要》一书,他提出拳不仅练艺,而且要练身修心。而龙、虎、豹、蛇、鹤这五种拳成为少林功夫中的代表性拳种,更在之后的将近800年中历经各代少林武术与其他各流派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发展为几十种象形拳。
少林寺中的一位德字辈的武僧曾经说过:“参悟佛法愈彻,拳法愈精,禅武合一即为天人合一也。”少林功夫也是与民间结合较好的一大门派,实际上是武术的发源地和集散地,来源于民间,又广泛散播于民间,发展于其中。北宋时期少林寺多次举办类似于会武的大会,不仅使少林功夫名扬天下,确立了它无与伦比的地位,更促进江湖上的各大门派切碳武艺,取长补短,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