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精髓之:中华武术四大技击之一——擒拿术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17-06-05

中国擒拿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搏击术。作为中华武术四大技击之一,擒拿术汇集了中华武术的精髓,是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擒拿之术,源远流长,它缘起于人类的斗争实践,发端于中国春秋时期,勃兴于秦汉之际,极盛于明清今世。在2000多年的攻战杀拿中,大致经历了折、拿、缠三大技法阶段,而今以其完备的技术和理论自成一体,在武林技击术中独树一帜。

 

作为一种拼杀技击,擒拿产生之初,与其他武技并无二致,首先从头颈部开始,以期一次性制敌于死地。从先秦至汉代的挈头技即为今天擒拿术之始祖。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宋万怒,搏闵公,绝其短”,述说二人在徒搏中,宋万使用折断闵公颈椎的绝头之技,将其置于死地。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兵运用挈头之技击败全身甲胄的敌人的战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史记·张仪传》中记载:“山东之士被甲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猛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

 

到了汉代,中国医学有了重大发现,人们对人体生理、解剖学的深刻认识极大地促进了擒拿术的发展,使其能十分准确地把握实施擒拿的解剖体位,这时,擒拿术又发展到绝肮、压脉技。“绝,断也”,“肮,咽也、颈之大脉也”。绝肮技即为绝头断颈之技或以手指压按咽喉或喉结两侧之颈总动脉之技,以阻断大脑氧气血液之正常供应,致人昏迷和死亡,同以前的绝头以力横断相比,绝头以指巧压更可说是技高一筹,实现了攻击部位由面到点,手法上由断折关节到压按穴位的突破。

 

擒拿术作为一门独特的技术经由历代武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其名称也因时代、地域、流派而不同,技术方式更是各具特色。明代有锁技,清代有串指,民国有擒拿之称,而今天,人们将所有这些技术统称为擒拿术。

 

“擒拿”一词中,“擒”字的含义在古文中非常明确,“擒者,捉也”,而“拿者,牵引也”,二者合并表示以某种方式捉拿之意。擒拿的方式也随着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日臻完备,蔚为大观,从而使擒拿术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展变化。

 

擒拿术作为中国武术四大格斗术之一,既不同于“踢”、“打”之勇猛明快,又有别于“摔”之角斗拼搏。其独特的技法和出奇制胜的效果吸引着历代拳师刻苦钻研、反复实践。中国武术门派众多,各门各派皆有其独特的擒拿之术,如查拳中的抓肩压肘、华拳中的虎爪猿缠、八极中的大缠与小缠、通臂中的擒龙手、太极拳中的上步擒打等。随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的不断积累,出现了专门的搞拿术,如民间流传的“少林拳擒拿十八法”“三十六合锁”“七十二擒拿”等。

 

今天的擒拿术主要是以人体解剖结构、筋骨活动规律和经络学说为依据,使用刁、拿、锁、扣、扳、点、缠、切、拧、挫、旋、卷、封、闭等招法,以拿敌一部而制敌全身为目的进行擒捕与解脱、控制与反控制的专门技术。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