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术拳法中暗藏的“圆形”痕迹(二)

作者:散打王 | 浏览: | 时间:2017-09-22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美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是圆形。” 在动态中以圆的形式出现仍是最美的。圆形无论是静止还是动态的都比其他形体包含有最大的空间和最多的容量,具有均衡、和谐、完善等许多美的特征。

而武术运动正是通过人体不断地变化而体现出多种美学素材,从武术的产生、发展至今,处处带有“圆”的痕迹。


圆者,圈也,当手心朝下时为阴掌,要变换为手心朝上的阳掌时,非翻转尺桡二骨和手腕不可,翻既要转,转的本身就必然要形成一个圆的运动,故圆即从阴阳的互易变化中得来的。“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任何一种拳术的运动丢掉了阴阳变化、互易,就丢掉了圆的运动,也就丢掉了拳理中的艺术和技巧。


形意拳

形意拳中有三圆歌诀云:“胸膊要圆气下沉,脊背要圆是猴形,虎口要圆如三角,三圆齐出是真形。” 背圆、胸圆、虎口撑圆,是形意拳基本桩式三体式的规范要求,说明圆之重要。古人能用“象天法地”体会到“圆”与“空”是大自然的基本特征,因而是动功的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滞、圆而空则能做到活泼自如,循环无阻,变化无穷。这种妙趣横生的拳理,既是武术的重要法则,又是武术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



擒拿术

又如擒拿术中的金丝缠腕、手挥琵琶、单手挥花、顺手牵羊、白猿献果等等都是经过阴阳的互相转化,以圆和圈的运动形式完成的。离开了圆和圈的运动,就会形成双方力量的较量,从而失去艺术的价值。


武术器械

圆的运动不仅在拳术中,器械中表现得也十分突出。像枪棍的大圆与平圆,刀剑的斜圆与立圆,都是武术完美艺术思想的再现。根据不同的拳种和器械一般分为大中小三圆,在练功程序上:先练大圆,后练收缩,是中圆,再求紧凑,是练小圆。


小圆即无圆,就是说从外形上看圆的运动不是很明显,其运转在气,变化在骨,提领在神,故小圆也为上乘功的运用,是技术完美的境地,也是武术美学思想的真正内涵。



武术技击

圆也普遍运用于技击上。武术有讲究硬接硬打的,但“四两拨千斤”就是以圆化掉对方攻来之力,旋转出拳以此借力、发力,可蓄发出更大的力量。武术界有“对方打来身如球,拧走转换莫停留”,要求身体如圆球般圆滑滚转,使对手难以准确寻找击打的位置。


一些拳师常讲“以步法打人”,怎样以步法打人呢?形意拳要求“进步退步如球之无端,又进又退如球之相连”;八卦掌要求“环环相扣,势势相连”,“如机轮之循环无间也”;太极拳则称:“乱环法术最难通,上下相合妙无穷,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步法打人,实际是步法灵活胜人也。而这灵活,却离不开圆。


武术讲究一招一式,势正神圆,势正招圆,神圆是指精神状态的完美,招圆是指技术的和谐圆润,二者统一将是武术美学高度的升华。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