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意气的侠者怎样做到“恩怨分明”?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17-10-14
侠骨在“报恩”的社会范畴中体现出来的是“恩怨分明”;在对立和对抗的环境中表现的是自我操守的“坚强不屈”、“铮铮铁骨”;而在礼仪上表现的却是“外粗内细”和“有礼有节”。
恩
“恩”有两层意思:一是恩惠,二是深厚的情义。
侠之“恩”包括恩惠和深厚的情义两层意思。恩惠自不必说,而深厚的情义则是在封建森严的等级制度下,身份卑贱的侠如果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自然会与之产生深厚的情义。“报恩”的意思是知恩图报、宁为知己者死。
忠
侠的知恩图报必然会引发和表现出“忠”的思想理念,这里不得不提及“复仇”。
侠的复仇行为表现出来的也是“恩怨”,而忠于他人是必须以受过他人的恩惠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报恩是复仇的先决条件。所以侠的“恩怨”与儒家的“忠”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侠者只是忠于有“知遇之恩”的对象,当然不会去关心这个人是英杰还是魔鬼。即使此人是一个丧尽天良的大恶人,一旦被他人所杀,侠也会不遗余力地为之报仇。而儒家则不然,儒家理念中的“忠”,其忠心的对象的言行必须合“礼”,如果不是则不必忠于他。当然,儒家在被统治阶级利用时可能出现了很多愚忠的实例,但这并非儒家本意。
由于侠的天性是“士为知己者死”、“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有知遇之恩的人必然忠诚无私和尽心于人,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侠的“恩怨”是一种很不理性的和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伦理”,现代社会不能够过分提倡侠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