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传统武术形意拳师父
我的恩师刘俊峰先生,山东乐陵杨安镇方家村人,先生自幼好武,拜尚芝蓉为师学习形意拳,后娶尚芝蓉的女儿玉梅为妻,是尚派形意拳正宗嫡传人。
我的父亲与恩师是门内兄弟,过从甚密。恩师从小看我长大,待我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但传授我技艺,还教我怎样做人。
先生年轻时,练习形意拳到了着迷的程度,以前农村用的是手动压水机浇地,先生一边压水,一边站着三体式,站累了就左右调换,每日压水两个小时,相当于站了两个小时的三体式。恩师常说,习武练功无处不在,只要想练每时每刻都可以练习。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传统艺术界十分讲究传承。社会学员和徒弟是两个概念,在磕头拜师之前属于老师和学员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是学员拿学费,老师负责传授技艺,学员学完之后就走,老师跟学员之间就再没有任何的关系了。
有的学员学习一段时间,经过与师父之间相互考证,需要磕头拜师,之后,才能成为正式的门内弟子,这样就成了师父与徒弟的关系。这时候师徒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一个头磕下去,关系就完全改变了。
有句话叫“师徒如父子”,说的就是师父与徒弟之间如同父亲与儿子的关系,犹如一家人。这个时候师父与徒弟之间就有了无形的责任和义务。徒弟首先人品要好,要有继承、传承这门技艺的责任。师父也不再保守,将自己拿手绝招传授给门生,让他们去顶立门户。
我跟恩师正式学艺的时候才十几岁,每日骑自行车去师父处练功。恩师教授武校的学员套路多,初期教授我的只有三体式和鹰捉。恩师说每个人学拳的目的不同,家长送孩子来学拳,很多人都希望多学几套,什么连环拳、八式拳、刀、枪、剑、棍,什么都学习,而门内弟子则要学一些动作少而精华的东西。
当时先生武校的学员一两年就把套路练完了,而我站三体式和鹰捉就练习了一年多。师父教授武校的学员基本都是几十人一起上大课,传授我技艺的时候则是在家里或办公室里单独传授,不让其他人在跟前。
恩师说:“法不传六耳。”这期间恩师传授我最多的是鹰捉的翻浪劲,给我仔细讲解每个基本动作的要领,讲解拳经拳理,说每个动作劲力的变化,讲解鹰捉劲力与五行拳劲力之间的联系。
恩师说:练拳的步骤,第一,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要多问,要踏踏实实地练功;第二,在练功有一定的基础上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明白拳法的合理性,反复推敲动作,让动作与拳理相配合,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一定要把练的动作与拳经拳理对照起来才行,真正体现出理论指导动作,动作印证理论;第三,要搞明白一个动作在养生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在实战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一个动作应该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恩师传授学员套路的时候,从来不让我下场练习,而我却偷偷地将套路的招式默默记于心中,来武校学拳的的学员走了一茬又一茬,我还是不间断地跟着师父学习基本的五行拳。
恩师说:“三回九转是一式。”一个鹰捉练对了,五行拳也就练对了,加上手法和身法十二形也就成了,练习兵器无非是在拳的基础上将胳膊加长了一段,其根本还是在三体式和鹰捉,三体式和鹰捉练好就相当于练好了一半形意拳,练拳要捡重点去练才行。
恩师在教我连环刀的时候,也是按门内的规矩来传授,连环刀中退步崩刀一般是按“扎”去练习,而恩师说这个用法要在扎到半截还有个上撩的动作,而这一细微的动作在实战中至关重要,打法也多变,在套路练习时不说破根本看不出来。师父说这是门里的规矩,只有门内弟子才这样教。同样一路拳术,练起来是差不多的,但是没有明师指点根本不可能领悟到。
难能可贵的是,在教授形意拳劲力发放时,我与恩师互为敌手,恩师先在我身上做示范,再让我在其身上做发劲的动作,恩师通过身体受力后的反应来指导我动作的规范程度,当我发力动作不规范不标准时再一一给予纠正。
恩师现在已花甲之年,其练功发力犹如壮年一般。去年在我的收徒仪式上他演练形意拳的鸡形四把,所练动作自然、灵巧、劲整而干净利索,爆发力透彻,神足意真。恩师常说:“形意拳要做到功夫技艺与表演相结合,无论是内行人还是外行人,看了都说好才是真的好。”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