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盲练”不是瞎练,好处居然这么多!

作者:佟德 | 浏览: | 时间:2019-05-26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讲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这就告诉我们,练习太极拳要经历必不可少的三个阶段:着熟、懂劲、神明。而要达到神明阶段,非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可。结合自己练拳感受,谈一谈“盲练”。


所谓“盲练”,就是太极拳爱好者在掌握了套路之后,在闭上双眼或以物将双眼蒙住的情况下,抑或在黑暗中进行的套路练习。“盲练”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盲练”可以更好的练“意”


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也可以说她是“意拳”。而内功拳首在练意。从古到今,所有的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无不强调“用意”的重要。但是,在太极拳习练中,我们常常因为周围环境变化时产生注意转移而使自己“意断”。比如,面前走过一个熟人、树上飞来一只小鸟、两个孩子打闹、一个熟人打招呼等,都会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而使拳意转移、中断。因为无意注意多是由于环境变化、特别是视觉变化而产生的,因此,要克服这一弊端,最好是闭上眼睛练,即盲练。盲练,没有了花红柳绿、楼亭水榭的影响,没有了飞鸟、行人等变化因素的刺激,人的大脑清净、空灵,可以专注的想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以气运力”的路线、身体的感受。这样可以使太极拳功力尽快上身。


2“盲练”可以有效提高平衡能力


一个人的平衡能力既是打好太极拳的基础,也是推手、技击的重要素质。同时平衡能力也是太极拳盘架子时锻炼的重要素质之一。可谓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平衡素质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它与人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肌肉感觉、前庭感觉等因素密切相关。平衡能力建立在各肌群协调产生张力的基础上,但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视觉、本位觉和位觉。视觉的作用不仅仅是看东西,它对产生空间感觉,控制身体动作,维持身体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盲练”可以更好的锻炼第二信息指挥系统


用视觉来的信号,与攻击的对方没有直接的接触,只是表面现象,很多是假象,不是实质。根据假象和表面现象作出的判断往往是错误的。第二信息指挥系统对于外来的信号,不但用视觉来观察,而且用身体的触觉来体验。触觉的体验更能反应事物的本质,触到对方意念的真实性。


因此,太极拳应把触觉的锻炼放在主要位置,把视觉的锻炼放在次要的位置。“盲练”是锻炼第二信息指挥系统最好的方法。闭上眼睛,心会更静,皮肤、肌肉的敏感度会更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盲练”,可以只凭感觉而不用视觉来解决技击问题。触觉将信号反应到大脑,大脑做出力量大小、接触点、方向、速度、“劲”的表现、意念的真假虚实变换等等判断后发出指挥信号,使身体做出相应的运动形式,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盲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盲练”是有难度的,难就难在平衡上——站不稳、转身角度不好把握等,因此练习时,要由易到难。先从位移小、动作幅度小的动作开始,比如预备式、起式、提手上势、白鹤亮翅等。然后是有转身动作的、动作幅度大的,比如:揽雀尾、野马分鬃等。最难的是有提腿、踢腿动作的,如左右分脚、双摆莲等需要慢慢来,不能着急。


2 根据动作特点,侧重锻炼内容


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盲练”有很多功能。那么在练习时要有针对性。对平衡力要求较多的动作、招式,比如“金鸡独立”“披身踢脚”等,“盲练”时,要侧重自己肌肉、关节、韧带的感觉,动作要慢、舒缓,肌群调整时要微调,以避免大的晃动。有些动作比较稳,平衡上无难度,比如前面提到的“预备式”“起式”“提手上势”等,我们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心静、专注上,放在“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上。


3  盲练”只是习练的一种方式


“盲练”在初学者学会套路之后,在“着熟”的习练过程中,以及从“着熟”向“懂劲”的过程,起着很好的作用,可以使我们心静、意专;“盲练”可以提高平衡能力,可以锻炼第二信息指挥系统,可以减少视觉的负面影响。但是,不管是太极拳的套路表演还是技击,都是要睁着眼进行的,因此不能太依赖“盲练”;在练拳时,要求眼神要追随技法攻防中的假设敌,即眼视敌人为主和主攻的主动手及方向并做相应的配合,使手眼身步法、精神气功力等内、外因素达到高度的统一,使整个动态过程体现出一种神气贯注、气势饱满、内外合一的效果。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