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扇文化和武术太极扇
扇文化
中国的扇文化历史悠久。据载,舜时已有四明扇,殷高宗(武丁)有稚尾扇(崔豹《古今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不过中国的古扇都是单柄,扇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称为团扇,宋代开始出现折叠扇。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扇子的功能不断扩大,以至出现东方文明中特有的文化现象——扇文化。所谓扇文化,是指扇器与其他相关文化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社会等级的出现,扇子成了一些人社会地位、身份的象征。在历史上,帝王将相把扇子作为他们威风的一种符号。北魏孝明帝时,皇帝和皇后的身后侍者,就常常手持椭圆形的障扇,以显示他们的尊贵。唐代时将扇作为仪仗工具更为讲究,皇帝上朝,御座两侧要有三柄障扇,皇太后皇后出宫,仪仗队要装备偏扇、团扇和方扇各24柄。皇帝赐扇更是常见,大臣们一旦得到皇上赐的扇,便受宠若惊,喜不自胜。
折叠扇与书画艺术结合,便产生扇书文化。据载,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绍兴蕺山见一穷困老妇人在卖扇,无人问津。王取了几把在上面各写了四个字:“右军书画。”老妇人认为弄脏了扇子,很不高兴,羲之对她说:“你就说是王右军写的,每把可卖一百钱。”老妇人心怀疑虑,照着做了,没想到人们争相购买,很快抢购一空。接着老妇再去找王羲之求写,王没有答应。至今绍兴城内还有“题扇桥”遗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也有题扇故事,他为一个负债累累的扇商画了二十把扇,每把千钱被抢购一空,使店主还清了债务。上述故事,说明了扇器和书画结合所体现出的一种特殊文化价值。
元代以后,扇与戏剧舞台结合,产生了扇器戏剧文化。戏剧《西厢记》中的红娘、《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红香阁》中的李慧娘,都有俏丽多姿的扑蝶舞扇动作,展示了女性的娇美。《桃花扇》则更是以扇为主线,来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扇上的题诗与血染的梅花,寄托了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的深厚恋情与对邪恶势力的抗争。梅兰芳演戏也讲究“扇子功”,他在《贵妃醉酒》中,运用扇子,巧妙地表现了杨贵妃的醉态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豫剧《洛阳桥》的演出,则又将戏剧、诗歌、舞蹈、扇艺融为一体,构成舞台艺术的一大亮点。
扇器与舞蹈结合形成扇舞文化。
每一个演员手持彩扇,翩翩起舞,潇洒飘逸,形象动人。现代以扇作舞的舞蹈数不胜数,如海峡两岸流行的《采茶扑蝶》《茉莉花》《青花瓷》等,都展现了扇舞的优美神韵。其他如扇器与曲艺、体操、杂技等等结合,又形成形态各异的扇文化,如此之类举不胜举。
太极扇
在各种扇文化中,武术扇文化又独树一帜。近十余年来,在国家倡导的健身运动中,人们把武术与扇器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扇器武术文化,即扇术文化。太极扇即是扇术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是中国传统扇文化的延伸、丰实和发展,大大充实了扇文化的内容。
太极扇是属于太极拳中器械的一种,太极扇的创编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太极扇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武术健身项目,它融合了太极拳与其它武术、舞蹈的动作,太极与扇的挥舞动作结合之下,刚柔并济、可攻可守,充满了飘逸潇洒的美感与武术的阳刚威仪,是同时具有观赏性及艺术性的健身运动。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