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和外家拳哪个更厉害?很多答案都不靠谱!

作者:张大为 | 浏览: | 时间:2019-12-09

武术初学者常纠结应该学习内家拳还是外家拳,有人说外家拳更厉害,而有人则持相反意见。当然更有人驳斥这种对抗论的观点,因为内家拳、外家拳都是传统武术的拳种,只是分别用不同的文修武练的方法来修炼,一家人,孪生兄弟,怎么对抗?中国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讨论有关内外家拳的问题,不妨回到过去,看看前辈们的说法。

中国武术本没有派别之分。自古所传之武技,大都偏重于刺击。在悠久的历史传衍过程中,刺击术越来越丰富、复杂。人的因素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到刺击术中,或手法轻柔,或手法刚健,特点鲜明,终于有了分别。手法轻柔的流派吸收了刚健的手法,又形成了柔中含刚的新派;手法刚健的流派融合了轻柔的手法,就形成了刚中有柔的新派。一师传与九徒,个个特点不同,正如干以生枝,枝以生叶,纷繁交错。假若只以某位名人手法定派别,既难查考其初始学习的拳派,也会使拳派种类陡然增多,乃至更加无法区分。所以武术先辈们不能不按抽象分法划分,就是所谓内家外家。

何为内家拳、外家拳?


内家外家的说法,古来有之,只是不与拳术相关,而与佛门相关。佛门弟子有所谓在家出家之说。佛家自称内家,佛学称作内学,佛典称作内典,佛家照例称佛道以外的道门为外道,称沙门方外为外家。依此类推,佛家的拳术如少林拳就称为内家拳,佛门以外的拳术如武当拳就被称作外家拳。这种分法不是就拳术本身划分的,是以佛门观点为基础的分法。也是最早关于内家外家的说法。

正式将武术分为内家外家两派的说法,始见于清初学者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所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着应手即扑,故别少林为外家。”

这里正式提出的是内家拳的概念,为有别于内家,故称内家以外为外家。于是“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的观点开始风行于世,与上述佛门观点大相径庭。由于他提出“内家主静,外家主动”的特点和区别,就给人以内家重内功,外家重外功的印象。

后世有研究者认为,所谓内家拳,其功多不露于外,专重于无形,其气充于中,其力贯于外。以静为主,以动为奇。多暗手,少明手。多险招奇招,少猛招烈招。伤人于不知,败敌于无形。所谓外家拳,非无内功,非不讲静,然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多明手,少暗招。长于飞腾,轻捷灵便,重攻少守多用腿,以动制静,以猛惊人,以攻破守,也能以寡击众。
中国武术的谚语中常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当前普遍认为,内、外家拳法就是以该拳法在练气和练筋骨皮中以何为重来区分的。练气(以意导气,以气引领四肢百骸)重于练筋骨皮的拳法叫做内家拳法,它的任何招式都是以用意领先,拳脚随后,更讲究以柔克刚,料敌在先。例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拳就是最典型的内家拳。

练筋骨皮(先强筋壮骨,增加打击力度和抗击打能力)重于练气的拳法叫做外家拳法,它更讲究以力量和速度克敌,以招式为先,例如:少林拳、洪家拳法、截拳道都属于外家拳。
所以,讨论谁更厉害本身就是一个不成立的命题。你认同吗?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自《武林丛谈》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责任编辑:锦瑟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