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技传承之:武术“避实击虚,后发先至”

作者: | 浏览: | 时间:2017-03-10


按照通行的说法,传统武术“有体有用”,其“体”主要是解决人体内部身心关系矛盾的强身、养生运动,而其“用”则主要是解决人体外部敌我关系矛盾的技击、应对技术;这背后之实际内容,便是一种力量的应对运行。我们知道,人的存在并不是孤立个体的自然存在,而是一种主体跟客体在一定环境下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如果要优化自身的生命存在,不仅要处理好个体内部的身心关系,还得处理好个体生命跟相应客体以及整个外部环境,特别是跟竞争对手的关系。中国武术在操作方面,讲究协调身心以固体,应敌技击以致用。中国武术的核心主体是一种以技击为核心的生命应对综合实用技术,其主要表现为力量运行的劲路问答,追求一种“人我一体”的悠然自得和进退自如;就操作规定和运行机制,并对应人体构成中的“气”和主体操作上的“技”。

 

传统武术理论的核心层面是应对理论,其基本任务在于主客分化以后怎样应对客体的扩张、侵占或征服、压迫,以求重新达到主客的动态平衡。它强调的不是本能发挥那简单直接的勇猛精进,而是借助机势把握那曲中求直的后发先至。其主要特点是:除保留有跟一般应对性活动共有的力量对抗以外,还突出其引进落空的“避实击虚”和借力打力的“后发先至”;由此在肢体冲突中扬弃实力抗衡、弱肉强食,实现以弱对强、以柔克刚;这也是在外国武技中没有或少见的东西。其背后的社会学意蕴则不但是借助技术来延伸本能,而且还要通过技术去超越本能。

 

需要注意的是,应对并不等于竞技;它所遵循的路线是“取位用势”,那是体能技能的综合发挥,而不是条件规定下仰仗裁判单一方向的技能鉴别。传统武术的主体和核心,就是肢体应对的技击技术。这里所说的“技击”,是指个体肢体冲突中“以技行击”那对抗性的打斗搏击。其内容主要是通过拳脚的变化和体力的运用以防身护体和制人取胜,其核心是劲路变化和应答行为。因而不但明显地区别于大规模群体对抗的军事冲突,而且也同样区别于个体竞技比赛的散打拳击和角力摔跤。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要处理敌我双方“互为主客体”的“对抗性”关系,其不同之处,则在于活动领域、社会属性和激烈程度。完全不考虑应对性技击功能的所谓“武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术,而只是它在现代社会里的一个异化变种,即作为竞技体育的一个变种。这个变种在当今世界上当然有它存在和发展的深刻理由,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却不宜把它跟传统意义的武术混为一谈。

 

跟一切技击技术一样,中国武术解决敌我关系的基本目的或基本要求同样是“防身护体、制人取胜”;这跟军事战斗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具有相同的本质和内涵,所以其技击理论和应敌原则,在主要的方面便是大量地借用古代的兵法。为了实现“防身护体、制人取胜”的基本目的和基本要求,其外部过程展开为攻守进退,其内部状态呈现为虚实刚柔;其中介环节和整合机制,则是对机、势的把握和运用。

 

(一)着法:攻守进退

技击技术处理敌我关系的外部过程表现为攻守进退。它类似于军事作战的行军布阵,在武术体系中属于“着法”,指敌我双方交手搏斗过程中,表现为一定招式动作互相应答的技术形式,是承担力量运行那应对动作的关系结构和肢体格局。攻守进退是技击搏斗最本质和最直接的运动形式,是实现技击搏斗目的最基本的手段。任何搏斗形式都是以这攻守进退为核心展开的。中国武术的攻守讲究“夺位取势”的我顺人背,而其进退则突出“引进落空”的就势拿发。

 

(二)劲法:虚实刚柔

武术的攻守进退,就外在形式说是因应敌势,就内在实质说则是主体操作。由此,我们的研究便从战斗过程外部形式攻守进退的“着法”,过渡到技击技术主体状态虚实刚柔的“劲法”,深入到动作结构背后的力量运行支撑。虚实刚柔是技击搏斗中自身战斗力量运用的艺术,类似与军事作战的兵力配置调动。我们已经知道,战斗力量跟战斗力量的运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虚实刚柔偏于研究把握战斗力量相互关系中的性质和技巧,而不是孤立地研究战斗力量本身发挥的数量规定。太极拳的虚实刚柔属于“劲法”,是指敌我双方交手搏斗过程中所呈现的自身力量变换状态。其物质基础是人的体力,因而在基础的层次上受到人体生理生化、生物物理、生物力学等等规律的制约;但其变换的基本规则,却要服从技击的基本目的和基本规律,要以敌手虚实刚柔的客观变换作为自己的前提,接受自身心理意识的调控,并通过自身肢体相应的变化来制服敌手。所以这种种内部状态,还要以上面所说的攻守进退作为自己的外部存在形式。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劲附着而行”。中国武术的虚实讲究“因应敌势”的变换,刚柔则强调“相济互补”的兼行。

 

(三)心法:得机得势

太极拳攻守进退和虚实刚柔的关键问题和中介环节,是对“机”、“势”的洞察、把握和运用。对“机”、“势”的领悟是中国人生命智慧的表现。太极拳的“得机得势”属于“心法”,这是整个操作的心理调控策略,亦即活力对抗主体对基于双方时空关系变化所形成的各种机、势的洞察、把握和运用,俗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也,类似于军事作战中战略和战略思想的发挥。它表现于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意气”活动,并可分析为寻机造势、随机就势、得机得势三个环节。在这里,寻机造势是主观努力,随机就势是运用特征,得机得势是综合效果。三者共同表现出太极拳“弱者战略”的基本特征和效应。


文章来源《至武为文——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论稿》

 


分享至: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