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不能实战?倭寇胆寒铁棍僧

在信息较为封闭的明朝中后期,原本平静的少林寺突然武誉鹊起,被天下人所熟知。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抗倭。
二是配合官兵平定了一些地方上的农民起义。
三是传授武技。

“南拳”源于南少林?曾影响空手道流派

泉州南少林武术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泉州武术发展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为明代俞大猷。他著有《剑经》(我国第一部以棍法为主的武术专著),并回传少林棍法至嵩山少林寺。当时,泉州长期战争拉锯,成为南北武术的交汇地,因此也形成了不少优秀的拳种。

源于南少林,五祖拳与永春白鹤拳缘何兴于海外?

五祖拳历史悠久,经过近一百多年的中兴,广泛流传于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及台湾、东南亚一带,颇负盛名。如在泉州,以太祖拳为代表的五祖拳系就非常盛行。

古代军卒不仅怕箭,更怕这种猛烈暗器

鞭有七、九、十三节之分。一般称“九节鞭”,是一种“软硬兼施”、“可长可短”的兵器,平时携带方便,或收握手中,或围于腰际,用时用力一抖,便可舞动起来。鞭之长短轻重,各有利弊,长重则运用不灵活;轻短则不能击坚与达远。练鞭者,多以自己所用顺手来决定尺寸、重量,多以手握鞭把,鞭尖点地,鞭体立起来高至肩平为佳。

它被尊为百兵之王, 古人常以它来衡量功夫高低

在中国武术中,枪与刀、剑、棍一起被称为武术中的四大器械,而枪又有“百器之王”的美誉。说枪为“百器之王”,是因为它长而锋利,使用起来灵活多变,杀伤力大。而且其形制长,使用难度很大,所以只有功夫高深者方可使用。在古代,评价一位武术家功夫的高低深浅,常以其枪上功夫衡量。